2014年第一期
 首页 / 医院文化 / 院报
发布时间:2014-01-29

一月要闻

▲1月8日,县卫生局来院进行年终检查。
▲1月10日,医院举行迎接三级医院等级评审目标责任书签订仪式。
▲1月17日、20日,医院进行2013年度中层干部岗位目标年终考核。
▲1月21日,县消防大队对我院进行年前消防安全检查。
▲1月10日-25日,院党委完成2013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总结回顾辞旧岁 谋划展望迎新年
          ——我院党政领导班子年终述职测评

  1月7日,我院在医技六楼会议室召开2013年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述安大会,海安县委组织部陈昕科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县卫生局吴志梅局长主持。
    会上,张建平院长代表医院作了2013年度总结。2013年度医院圆满完成繁重的医疗工作任务,完成门诊工作量364331人次,收治病人数42670人次,抢救危重病人4100例,成功3772例,抢救成功率92%,圆满完成全年医疗工作任务。医院参与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中,成立了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海安)分中心医院。中美海安肿瘤早期筛查研究中心、中美海安肿瘤免疫治疗中心肿瘤实验室设计、招标、装修到位,近期正式启用。全年市科委立项科研课题6项,申报并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市卫生局新技术引进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4项科研课题通过市级成果鉴定。发表学术论文102篇。开办临床研究生课程班,81名医务人员参加学习,承担南通大学一个班的临床教学任务,2人被评为南通大学硕士生导师。医院全面优化服务流程,开设住院部超声、心电图检查室,进行住院病人的超声和心电图检查,有效解决门诊超声检查拥堵现象。完善门诊、急诊、病房服务中心,将门诊服务中心位置前移至大厅西侧,有效整合各种服务功能,减少病人多次往返。重新修订完善相关制度18个,工作流程10个,真正实现了挂号收费一体化,候诊、宣教、叫号一体化,退药、退费、退票、证明审批的一站式服务。救护车安装GPS急救定位系统,提高了救援效率。对急危重病人实行先抢救、后结算,保证及时实施救治;为“三无病人”诊治垫负费用200多万元,充分体现医院的公益性;成立24小时生命救援队,配备相应的抢救设施,全天候待命,及时救治各类危重患者。开展“百针训练计划”,成立6个专科护理组,成立PICC门诊,申报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全面提升我院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引向深入。医院1000名干部职工主动加入江海志愿者,医院志愿者服务队被南通市文明办正式命名为南通市海安县人民医院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分队。全年在院内正常开展导医、导诊、陪护病人的服务,在院外,经常性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咨询、宣传、诊疗等志愿服务,全年累计义诊33次,累计义务服务8035小时,医院志愿者在“志愿者周周行”、“学雷锋见行动”、“冬日送暖”等活动中表现突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获得“海安县优秀志愿者服务队”称号。
  班子全体成员分别从本职工作、廉洁奉公情况、学习法律、运用法律、个人守法、促进平安稳定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述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了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并对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展望。述职完毕,组织了民主测评。医院中层干部、护士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近二百人参加会议。(钱梅军 顾成)
        医院领导慰问春节值班工作人员

    锣鼓声声贺新岁,欢天喜地过新年。在充满喜庆的马年春节,在家家户户忙着团圆之时,我院领导班子带领职能科室负责人在除夕夜与大年初一两次深入全院各科室慰问一线值班工作人员,带去节日的问候。
  “新年好!新年工作顺利!新年心想事成!”一句句情真意切的祝福语,道不尽温暖的情谊,说不完新年的喜悦。张建平院长带着新年的美好祝福和加班费逐一看望和慰问各科室、各病区值班工作人员,所到之处一片欢声笑语。
  整个春节期间,我院共有700多名医务人员坚守在工作岗位。院领导对医务人员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表示敬意。值班人员对来自领导的关心和慰问表示了衷心的感谢,表示一定要好好坚守岗位,为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宁祥和的春节保驾护航。(顾成)

          情系困难户 寒冬送温暖

    春节即将到来,又是我院开展一年一度“春节慰问救助挂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与‘一助一’帮扶困难优抚对象”的活动时间了,1月10日,医院组织先后赴李堡、墩头的四个村,给医院挂钩的2户计生困难户、2户“一助一”困难伤残军人送去关怀与温暖。
  在慰问活动中,每到一户,都亲切地询问计生困难家庭户们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同时进行了体检,给每一户慰问对象送上慰问金及慰问品,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并祝愿他们快快乐乐地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当李堡新庄村汤长富接过慰问金和慰问品时,激动地说:“非常感谢人民医院的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这么多年来医院从没有忘记我们,把我们的心捂得暖暖的,我们一定会克服现实困难,把日子过好!”   (冯骏)

          拥军工作当先 节日不忘官兵

           ——我院慰问消防官兵送去节日祝福

   春节将要到来之际,我院董德平副院长、保卫科吕广山科长一行冒着严寒来到消防大队慰问消防官兵,送去医院对消防官兵的一片关怀和支持,温暖了广大消防官兵的心。消防大队全体官兵列队欢迎。董副院长与陈教导员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陈教导员代表大队全体官兵对海安县人民医院的深情厚意、对大队消防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董副院长高度赞扬消防官兵为保一方平安为大家舍小家的高尚情操,并向全体官兵提前送上节日的祝福。医院员工与官兵们一道喜气洋洋地将丰富的慰问品搬进营房。大家相互祝福,其乐融融。      (吕广山)

        白衣天使献真情  天寒地冻暖人心


    天。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在这数九寒冬的季节里,我院关爱癌症病人,配合和支持县慈善总会、县抗癌康复协会,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全县各乡镇癌友120多人到会,96人得到救助。
    活动9:00正式开始,由县抗癌协会陈今晨副会长主持。
    首先,县抗癌协会常务副会长徐鼎讲话。他简要地总结了协会2013年的主要工作。协会会员已达1100多人,7个乡镇建立了分会。协会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市抗癌协会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癌友的好评。
    接着,原县人大主任吴庆云、慈善会秘书长张树林、卫生局周龙明科长、我院钟志生副院长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一致称赞协会的工作、癌友的抗争精神,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这个弱势群体。
    随之,癌友代表范存富、吴小斌上台发言,他们对慈善会、康复协会、人民医院的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决心走科学抗癌、群体抗癌之路,早日康复出院,为建设大美海安出力。
    最后,举行了困难癌友求助款发放仪式,每人300元红包慰问金,使困难癌友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顾成 罗延楷)


         专家新技术 妙手赛华佗
             ——记海安县人民医院骨科

    好医生有人惦记着。乡亲中一旦有人患了骨科方面的疾病,就会有人推荐去找人民医院的两位骨科专家,一位是创建“市级重点专科”的周广鑑主任医师,另一位是他的高徒吕书军主任医师。这两位骨科领域里的杏林高手,可谓是德艺双馨,省市闻名。名师、高徒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在与时俱进的时代里,骨科团队在他俩的带领下,用精湛的新技术为乡亲们服务。


          大外科创建专科  新技术改写历史

    有志者事竟成。该科的创建与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0多年前,该科第一批从“大外科”分列出来,成立二级专科“骨外科”。周广鑑医师进入该科后,到外地学习显微整形技术,进修回院后,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显微外科手术,海安第一例拇指再造和断腕再植手术、股骨下段断肢再植手术的成功,让该科在苏中地区名声大震。1996年,周广鑑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被确认为“骨科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随着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使用,进入新世纪,该科手术范围进一步扩大,脊柱手术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全膝关节置换,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等新技术,彰显了该科的特色和水平。
    2000年,周广鑑主任医师担任海安县人民医院院长,着力培养该科的接班人,吕书军脱颖而出,勇挑接班人重任。他先后数次到苏州、上海等大医院去进修深造,不断引进新技术,使该科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显现。
  关节外科率先在全市县级医院中,开展了膝关节置换手术、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手术、双侧膝关节同时置换手术及髋关节翻修手术,解除了患者髋、膝关节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脊柱外科也一马当先,率先开展新技术。除了进行常规胸腰椎骨折手术、腰椎滑脱手术、腰椎间盘手术以外,还能独立进行颈椎前路、后路减压融合手术及上颈椎手术,使颈髓损伤及颈椎病患者恢复有了希望。
  除了开展相关骨科开放手术,该科还开展了各类微创手术,如各类膝关节镜、半月板、韧带损伤等微创手术,由过去传统的开放手术,转变为现在的微创手术。
  近年来,该科又率先在全市县级医院中,开展了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等微创手术,进一步减小了手术创伤,使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该科还率先开展了小切口第三代γ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出血,有利于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
    如今,该科拥有医生16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周广鑑、吕书军、李立东),副主任医师2名(史少华、陈志刚),主治医师4名(洪晔、崔海东、蒋栋、吴林明)。值得让人敬佩的是,该科有6名研究生,可谓人才荟萃。该科目前设床位100张,今年收治各类骨科病人3000余人,开展各种重大骨科手术1000余台。

        无影灯下创奇迹   造福乡亲受好评

    新技术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一些过去受条件所限或“无法可治”的疾病,在该科治疗后都得到了“想不到”的效果,“奇迹”在该科经常发生。
    瘫痪十年的小伙子,领略到新技术带来的恩惠,是周广鑑和吕书军两位骨科专家,为其进行了“双髋、单膝关节置换手术”,让他站立起来。精湛的技术传递了生命的爱。这个动人的故事,在里下河乡亲中传为美谈。
    31岁,本该是一个人风华正茂的时候,但对海安县墩头镇的申传军来说,他已卧床10年。11年前,他身上的关节都在疼痛,四处求医,最后被知名医院的专家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弥漫性骨结核”,并被告知,目前国际上都没有找到有效疗法。从那时起,年仅20岁的他就只能卧床,关节越来越僵硬,忍受病痛的折磨。
    小申父亲早逝,母亲高位截瘫,如今他又患上这么个重病,谁见了都会同情。县工商联的领导走访中了解这一个情况后,与人民医院联系,派专家到其家中诊查病情。骨科专家们经过认真的讨论分析,决定将已经完全失去功能的双髋关节、单膝关节进行置换,达到患者能坐、站、行走的可能。
    该科吕主任第一次为小申行“双髋关节置换”手术,8个月后又行“单膝关节置换”手术。在该科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护理下,申传军能站立和走路了。两次“大换骨”的成功,彰显了该科的实力。据了解,该科的关节外科手术,已为数十例患者带来福音。2013年国庆期间,申传军来该科进行复查,走进科室便与医护人员打招呼,医患真情让人感动。
    用新技术为百岁老人治病,更值得人们敬佩。该科的专家们不畏难险,十年前就为一位103岁的老寿星动过手术,让其得以康复,后又陆续为90岁以上的20多名骨折患者进行救治,其中“换骨者”就有10人以上,手术无一失败,不可不谓之奇迹。患者所送的锦旗中称吕书军为“赛华佗”表示敬佩。

          开展省级新技术  妙手仁心获成功


    该科的开拓争先精神,一直被人们称道,他们把创新放在医疗工作的第一位。
    肩关节疼痛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这种病的疼痛,会让人彻夜难眠。年近6旬的海安严老太就得了这种病。左肩关节的疼痛,让她活动受限二年多,曾经到多家大医院诊治,吃过药,做过针灸、小针刀,注射过封闭,但效果都不理想。今年3月份,她感到肩部疼痛加剧,便到该科治疗。检查发现,严老太不只是单纯的“肩周炎”,她的关节肩袖严重损伤,且关节腔内有少量积液。经过数月的保守治疗,病情仍然未有好转。
    刚从外地进修肩关节镜新技术的崔海东主治医师和吕书军、洪晔商量后,,决定为其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这种高科技微创技术,突破了肩关节间隙较窄的特殊解剖结构的局限,利用关节镜,医生可以在一种直视的状态下,观察到患者病变的位置,准确地直接在镜下进行手术。
    与传统手术相比,新技术优势凸现,手术过程不出血,微创操作进行病灶的清理、修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肩关节的功能,患者恢复快,能迅速进行康复锻炼及日常活动。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已完全消除。据了解,目前,省内开展此项新技术的医院仅有少数几家,该科已做10例此手术。
    断指再植,高精技术获成功。断指再植,是手外科里边的高精尖科目,名副其实的手艺活儿。手外科医生不仅要有一副特别好使的脑子,而且要有一双特别灵活的手,“心手合一”,才能取得成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上海陈中伟医生断指再植成功,曾经轰动全球。今天,该科吕书军和吴林明两位医师,在无外部技术力量的支持下,于2009年5月创出奇迹,为某公司的伤者倪兆玉进行2只断指再植获成功,彰显了该科技术水平跃上了新台阶,开创了苏中地区县级医院一次成功进行2只断指再植的先例。
  断指能再植,断指是否也可以“移植”呢?2012年5月份,吕书军和吴林明、严纯等医师合作,为李堡镇的工伤女工盛四梅进行断指移植手术,将其脚趾移植到右手拇指上,再次获得成功。
    桡骨头置换,开创县级医院先例。2011年7月,该科的“桡骨头置换”手术,不仅填补了该科手术的空白,或许也是全省县级医院的首例,其意义非同一般。
  “桡骨头”是什么?它就是人们常说的“膀弯儿”,它的功能犹如“万向节”,可以使上肢手臂自由转动,角度不受影响。一旦出了问题,整个手臂功能的转动,就会无法进行。过去因为无“假体”来源受限,无法开展此项技术。
  首例“桡骨头置换”手术,是为海安县孙庄镇张益美做的。这名女患者被重物压伤后,致右肘关节脱位伴左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吕书军主任亲自上阵,助手为蒋栋和崔海东两位医师。无影灯下,医师们取出桡骨小头碎骨块,拼装后确定桡骨小头大小,植入桡骨小头假体,经仔细检查确认情况良好后,打入锚钉修补破裂的假副韧带,逐层关闭切口,整个手术过程75分钟。手术的成功,改写了该科手术新历史。


          社会各界齐评说  骨科专家不简单

    新技术的开展,彰显了该科的实力和水平,同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012年10月,上海、苏州、南通等地区60多位骨科专家,来海安参加“关节外科高级训练班”。专家们在观看了该院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演示后,又进行了相关新技术的探讨。专家们对该科的医疗特长和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知名骨科专家、上海长海医院徐卫东教授说:“海安骨科专业医师仅15名,但每年收治病人2000多人次,开展手术1500多台,人均工作量异常惊人。他们开展的关节外科新技术,效果都非常理想,这些都是病人的幸福”。
    患者和亲属们的感谢之情举不胜举。有时隔几年,“换骨”百岁老人的儿子,在农贸市场托我们带信问候周广鑑和吕书军两位专家的;有四处求医问诊,最后被该科专家否定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大学生亲属;有得到该科医护人员资助,从“鬼门关”前拉回来的颈椎骨折农村小伙子;有称赞大陆“赛华佗”,为其103岁老母治疗好骨折的黄浦军校台湾老人;有身中16刀、抢救脱险的年轻女郎。一份份真心实意的感激,在社会上交口传诵:“海安骨科专家了不起”。骨科专家们的医德医风,更被广大乡亲们称道,“好医生”的称呼,当之无愧。
    专家开展新技术,精湛手艺惠乡亲。作为一支优秀的团队,该科正能量得到充分发挥。后起之秀的吕书军,多次被海安县委嘉奖和记功。他曾获海安县“优秀党员”称号;荣获“南通市岗位能手”桂冠;荣获省“十大文明职工”的殊荣;荣获省卫生系统“百名医德医风标兵”的光荣称号。 (顾成 钱梅军 苏学勤)


             漫 谈 春 节

    斗转星移,时光易逝。每每春节临近,心里总是甜丝丝的,心灵深处总有美好的记忆或是新的感悟。在积年累月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厚重的春节文化是拥有广阔时空性的综合文化,笔者试从传说、传统习俗、文化传承等方面作如下思考和漫谈。
  在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春节前夕,人们无不期望幸福、平安、吉祥,于是在遥远的古代就有了“年”的传说,就有了动人魂魄的神奇故事。说是古代有种“年”的妖怪,穷凶极恶,总在那一天兴妖作怪,害人毁物,以至民不聊生,鸡犬不宁。但“年”这怪物十分惧怕红火和噼哩啪啦的响声,于是人们齐敲响器,燃放爆竹,高举火把,将“年”吓跑。这一传说充分表达了普天百姓驱邪、祈福、迎祥的美好心愿。
  春节是传承中华文化之魂。春节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写春联,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扎花灯,挂红灯,闹元宵。由于千家万户贴春联,孕育出楹联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及文化特色;由于贴年画,催生了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等各具流派特色的著名年画生产地;由于贴窗花,做花灯,造就了众多民间艺人,代代传承。
  春节的民俗活动,因民族众多、地区差异,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全国各地异彩纷呈。如掸尘、祭灶、祭祖、吃年夜饭、守岁、发压岁钱、拜年、赶庙会,直至过元宵节,在绵延的十多天中,皆有浓浓的年味。
  春节是全年最丰富的美食节。昔日过春节忙得最多的是准备各种食品,诸如杀年猪、灌香肠、蒸馒头、画年糕、买大鱼、购糖果等。过去,腊月初即做蒸馒头的各种准备,什么晒小麦、扬掉灰尘、拣去杂质、磨面、投酵、发酵、做馒头馅儿、劈木柴、打笼锅,为蒸熟的馒头点上红绿彩色等。另外,不少人家还做专为二月二日早晨吃的特大馒头,或做成鱼形的,祈求新年大发,年年有余。诚然,随着时代的进步,食品越来越丰富,各种年货应有尽有。人们大多购买,自家蒸馒、杀年猪等劳累之事越来越少了。
  春节是团圆的梦,溢满浓浓的乡情和亲情。不论是为大绘宏图而远涉重洋的游子,还是背井离乡在城市辛苦劳作的农民工;不论是跨省、跨地区从事工作的人员,还是回乡度假的学子,都渴望过年与家人团聚。故乡是衣胞之地,是家之所在;家有亲人,是温馨的港湾,是在城市生活的乡村人最终幸福的寄托。一家人团团圆圆,是绝大数中国人的幸福梦。每到春节前夕,一个个身在异乡的人,都会像候鸟一样成群结队地向故乡飞翔。因此,中国的春运,是人类历史上罕有其匹的大规模群体规律性迁徙。无庸置疑,年与家是我们永远的乡恋,是我们的传统,是我们的文化。
  春节是辞旧迎新,迈步前行的起点。人们在年初心怀理想,紧盯目标,栉风淋雨,挥洒汗水,奋战一年,人们无不总结过往,祝福来年的。因此在新春之际,我们站在新起点,探索新机制,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谱写新篇章。在这个只发售单程客票的世界,始终向将来迈步,走向月球,走向太阳系,走得越来越远,不断梦圆新理想。
  据考证,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近似于年的观念。到了周朝,年已经成了家家团聚共度良辰的日子。从那时起跨越时空,多少朝代更替,多少世事沧桑,年都是人们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的,成了中国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总而言之,春节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显示出强劲的活力,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占有绝对性的地位。春节是人们一年中生活的顶点与高潮,是历史的里程碑,是人生旅途的驿站,是十三亿中国人永远的乡愁,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传承中华文化之魂,是其他节日难以媲美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        (唐秀涛)


        《唤醒护理》读后感

     最近在医院领导的引荐下,我认真阅读了张中南教授的经典著作——《唤醒医疗》,触颇深。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间真情、公平、正义的医疗风格都是我们医护人员学习的典范。
    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唤醒医疗》里提到的整体护理、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治疗处理、生活护理、教育指导)这种护理模式完美地诠释了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一名优秀的护士,首先要能站在病人的立场,学会为他们着想,关心、体贴病人,用娴熟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为患者清除病痛。每当那些受伤的、受疾病困扰而十分脆弱的生命需要呵护时,我们应该总是第一时间出现,用我们的双手驱赶病魔,挽回生命。这个时候,所有优秀的护士都应该觉得自己是个天使,一个没有私心、勇于奉献、能为患者减少病痛与烦恼、带来欢乐与幸福的使者。此外,理想的护士应是医生的好助手。护士应认真协助医生,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在准确地完成医嘱的基础上,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护理方案,及时满足病人的需求。
    我们在改变自己工作模式的同时,还应该把我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也加以改变。从《唤醒医疗》这本书中,优质护理操作流程共有五步:
    一、了解病人
    我们可以通过读取医嘱、病历、体征、诊断等了解在自己接手前病人的状况,用于与接管后的病情对照,发现早期变化趋势。然后护士开始自己观察病人的表情、运动、进食、排泄等了解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变化趋势。再询问病人生活的情况,可以与病人之间互动地了解病人身体的变化。如果遇到什么变化,及时地进行身体的检查。检查完毕作出初步的判断,如果有必要,将检查结果及时报告医生,以便于医生能够及时地做出判断。
    二、记录
    这里提到几种全新的记录方式,即简化、表格化、量化。这是为我们在第三步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做准备。
    三、评估
    我们根据之前了解到的记录做出判断估计。在护士总结判断后,报告给医生。
    四、设计护理方案
    这是在医生对病人出现的新情况做出明确的治疗后,再次对病人的情况做出判断。 
    五、实施
    就是执行护理方案即治疗处置、生活护理、教育指导和心理护理等。
    张中南老师明确指出,即使再优化的护理流程,落地注定要靠科学的管理。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我意识到身上的担子之重,必须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认真学习管理知识,并将理论联系到实际工作中去。
    为了我们心中的天使,为了我们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为了千千万万等着我们的患者,你和我背负着张中南老师的殷殷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道路上风雨无阻、越行越远。
              (张英平)


            春节“控水令”
    春节临近,血液净化中心的节日气氛也日趋浓烈起来——那就是加倍的忙碌和紧张。返乡过节的海安籍患者,新增的尿毒症患者,节日期间明显增加的酒精中毒和药物中毒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增加的透析频次等等,使得血透室的工作负荷明显增加。特别是一些“老病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为节日期间饮食控制不当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的抢救,不仅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也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春节期间血透室针对这部分患者发布了“控水令”。
  所谓“控水令”就是控制病人在两次透析期间体重的增长。理论上讲,透析患者特别是无尿患者,两次透析期间体重的增长最多不能超过干体重的5%或者每天不能超过1Kg。如果体重增加过多,则会加重心脏负担。相应的,体重增长得多,每次超滤量就会增多(也就是俗称的脱水量),过多的超滤不仅会造成短时间内血容量下降,影响内瘘的供血,更重要的是,过多的超滤还会造成透析中低血压,导致透析不充分,加重体内水分潴留。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威胁患者生命。
  其实,大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都是了解这些危害的,但就是管不了嘴要喝水。尤其是节日期间,美食的诱惑、亲友的热情,让病人的自制力更加脆弱,从而对医护人员宣教的依从性明显降低,所以血透室采取了强制措施,规定每次透析超滤控制在3Kg之内,最多不能超过4Kg。
  “控水令”颁布之初,好些病人不理解:我吃我的,我喝我的,我难受也是我受,要你们这么操心干嘛?对于这部分患者,仲医师和崔护士长分别找他们谈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讲授不同的控水技巧,设定不同的超滤量,也就是再次为他们度身打造一个超滤计划。这样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因为私密性好,针对性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少病人的超滤量明显少了,他们表示:仲医师和护士长单独找我们谈,说明对我们重视,说到底也是为了我们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这一点我们还是拎得清的。
  从这次“控水令”的施行情况来看,健康宣教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也将是下一阶段血透室迎接等次医院评审工作的重点!
            (张红娟)
         

           当腿受伤之后

   元旦之前的一个中午,下班有点晚了,过红绿灯时着急,不小心被电瓶车夹伤小腿,当时疼得我眼冒金花,但我还是忍着剧痛把车开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停了下来,不至于后面的行路人受到我的影响。几天以来,这件意外事件给我带来很多的感动、感想、感触,更多的是要感谢所有关爱我的人。
  伤后第二天,因为科室忙,我忍着腿疼,依然面带微笑一瘸一拐地走进病房,一如既往地做着我的护理工作,我的好多病人家属都关切地问我的腿怎么了?关心之情溢于言表。在做晨晚间护理时很配合我的基础护理工作,有的用推注泵的患儿家长补液结束时抢着帮我把泵送到护士站;同事们尽量多帮我做要用腿的工作;家人、朋友们都纷纷打电话来关心我的伤势;坐电梯时,素不相识的人都尽量多腾点空间让我站;在车棚,看车师傅主动帮我推车;在家里,婆婆包揽了全部家务。一堆堆、一团团的关爱包围了我,我很感动。虽然腿又肿又痛,但我很乐观。我开玩笑说,有痛力才有动力。
  有时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受伤?与自己当时心太急,没有遵循骑车原则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跟平常我们护理工作中再忙也要遵守的各种操作原则一样。很多教训都跟巧事有关,有时就这么巧。
  在此我要感谢所有帮助我的人:同事、朋友、家人、我的病人及家属们……去年我母亲受伤住院得到吕书军院长和严缘缘护士长带领下的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特别是换药室的方护士长和仲护士长两位护理前辈的帮助和精神支持,让我这个70后的独生子女感受到医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此一并深深感谢。
  生活离不开感恩,世界需要感恩,幸福、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感恩之心打造和浇灌。感恩是会“传染”的,我会把感恩之情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帮助身边每一个我可以帮助的人。
             (贲友凤)

                感 谢 信

   我叫徐庆芳,住海安县城东镇新立村五组,我因乳癌于2013年12月15日住入海安县人民医院胸外科,由景主任热情接待。因未住过院,心中忐忑,听说需要手术且由景主任和管医生具体负责,我就准备了几个红包,却被景主任和管医生婉言谢绝。特别令我非常感动的是,他们虽然没有收取我的红包,但在对我手术和术后的治疗服务中却非常热情和周到。我的手术很成功,治疗也很顺利,这多亏景主任和管医生等人的精心治疗。海安县人民医院这种优良的医风,特别是景主任和管医生这种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让我和我的家人非常崇敬和感动。为此,特具此信,以表达我全家人对景主任和管医生的衷心感谢!
  
                                      感谢人:徐庆芳全家
                                         2014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