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一期
 首页 / 医院文化 / 院报
发布时间:2015-03-19

    ●12月24日,我院市级科研课题《炎性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结题鉴定。
    ●12月24日,省疾病控制中心对我院2014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了检查,我院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得到了省专家的好评。
    ●12月28日,我院市级科研课题《喉癌带管出院患者气管内套管消毒现状调查研究》结题鉴定。
    ●12月29日,中共海安县人民医院四届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选举增补吉华亮、朱余德为医院第四届党委委员。

            新 年 献 辞
    马蹄声声扬鞭跑,羊年转眼已来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院党委、院长室向辛勤工作在医院各个岗位的全体干部职工致以新年的祝福!向为医院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致以新春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医院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及市、县卫生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医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医疗中心工作和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化建设两大主题,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 “三好一满意”主题活动,结合巩固“无红包医院”、“平安医院”创建等工作,锐意进取,奋发有为。2014年医院完成门诊工作量456362人次,收治病人数49047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9%和16%,手术10132台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8%,圆满地完成繁重的医疗工作任务,实现了医院内部管理体制转型升级,为迎接2015年三级医院等次评审夯实了基础。
  2015年,医院将进一步深入公立医院改革,建立起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约束有效的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提升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提高我院患者就诊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形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布局,为全面推进我院公立医院改革努力奋斗;争取通过三级医院等次评审验收。展望2015年的奋斗目标与发展蓝图,我们坚信:新的一年、新的希冀,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医院一定能实现新的飞跃、新的辉煌!
  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2015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携手并肩,团结一致,鼓足干劲,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最后,再次祝福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羊年吉祥!

          加强“三大”建设   打造人民满意医院

   12月24日下午,县委检查组一行7人在县纪委监察局第五工作室主任韩雪峰的带领下,对我院2014年“三大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
  检查组首先听取了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建平同志的工作汇报。张院长从“加强党组织的建设,营造和谐医院;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放心医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打造平安医院”等三个方面汇报了我院今年以“三大建设”为抓手,促进医院发展的主要做法、工作成绩以及特色亮点。
  接下来,检查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检查台账资料、走访基层党员等形式对我院的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工会工作、老干部工作、共青团工作、统战工作、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考核。
  检查组认为我院“三大建设”工作:班子重视、工作扎实、成效明显、亮点纷呈。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检查组也对我院今后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党建工作、狠抓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张院长最后表示:非常感谢检查组对我院工作的指导,一定将检查组的指示逐条逐项落实好,把“三大建设”工作做细做实,打造人民满意医院,为海安人民的健康事业多做贡献,为建设大美海安而不懈努力! (张红娟)

            我院接受市局专项检查

   12月12日,南通市卫生局副局长胡宁彬带队来院进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督导评估。
  检查组专家通过查阅台账、病历检查、现场走访以及抽考等方式着重检查了我院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情况,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包括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开展优质医疗服务、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对口支援)提升情况,医院迎接三级医院等次评审核心指标达标率,考核了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医院感染管理、优质护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提出了重视科室PDCA管理、进一步加强年轻医护人员基本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预约挂号率等建议,同时专家也对我院坚决执行医改新要求,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空调降温取暖费,取消核磁共振和CT等大型仪器检查15%的上浮部分,调整部分服务收费项目,让利群众上百万;连续11年,每年4月份开展医疗安全教育月活动,切实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通过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对各专业组打出控制平均住院日、药占比、次均费用三个组合拳,切实控制病人费用等诸多亮点表示赞赏。
  检查结束后,医院对检查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专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张建平院长要求各科室要对照暴露出的问题迅速整改,还要求不断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制度落实、强化全员质量培训等措施,有力地促进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提高。       (顾成)

          靠大靠强 冠心病治疗同步省人医水平
          ——江苏省人民医院冠心病中心海安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为了更有效、更及时地服务冠心病患者,挽救患者生命,12月16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冠心病中心海安分中心暨江苏省危急重症远程诊疗网络医院在我院正式揭牌成立。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占伊扬,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冠心病中心主任杨志健、江苏省人民医院事业发展部主任朱宁玉,冠心病中心副主任王连生、魏磊,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晓峰等领导、专家出席揭牌仪式,仪式由我院常务副院长钟志生主持。
    仪式上,我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建平向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晓峰代表海安县卫生系统向江苏省人民医院冠心病中心海安分中心暨江苏省危急重症远程诊疗网络医院的正式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江苏省人民医院是省内规模最大、医疗技术一流、实力雄厚的三甲医院,其冠心病中心多年来积极践行以疾病为中心、内外科协作的新型医疗模式,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国家重点专科——胸心外科以及老年医学科,组建了一支优秀的冠心病诊疗团队。目前,中心常规开展全日制急性心肌梗死等复杂冠心病的治疗,介入和手术治疗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此次合作意味着我院将与省人民医院,特别是与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建立起更加紧密更加牢固的合作关系、帮带关系,冠心病介入诊疗远程会诊系统的建立,也意味着两家医院学习交流将会变得更加方便、及时与频繁。此次合作后,我院心内科将依托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和冠心病中心的优势力量,以冠心病的介入诊疗作为科室发展侧重点,不断引进前沿诊疗技术。
  江苏省人民医院冠心病中心海安分中心暨江苏省危急重症远程诊疗网络医院的成立,将充分发挥江苏省人民医院冠心病中心的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为海安及周边地区冠心病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诊疗服务,让冠心病患者在家门口“零距离”接受省级专家的治疗,有效解决看病难、看专家难等问题,进一步深化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顾成)

 

            让搁浅的生命之舟重新启航
                    ——记发展中的肿瘤科


    肿瘤科——人们谈之色变的地方。有人说,这里是生命的荒原,有人说,这里重生的希望渺茫。但是海安县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吉浩明却说:“肿瘤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肿瘤科更不是生命的禁区。只要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遵从规范的专科治疗,搁浅的生命之舟也会重新扬帆启航,肿瘤患者一样可以畅享人生!”

                队伍建设   打造优质人才梯队

  我县是恶性肿瘤的高发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每年有新发肿瘤病人约3000例,病种以胃癌、食道癌、肝癌、肺癌等为主。作为本县医疗机构的龙头单位,我院毅然承担起肿瘤预防、诊断、治疗、护理的重任。2000年着手筹建肿瘤科,2003年正式挂牌运行,定编床位40张。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肿瘤科现已发展成为市级重点专科,拥有床位180张,2013年共收治各类肿瘤病人4070人次。作为本县及周边地区肿瘤学临床、科研、教学的中心,我院肿瘤中心已成为本地区绝大多数肿瘤患者诊治的首选医疗机构。
  肿瘤科可谓是人才济济,群英荟萃:科主任吉浩明不仅是南通大学肿瘤学硕士生导师,还担任南通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市抗癌协会理事;副主任刘地发担任南通市医学会血液分会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刘春桂是南通抗癌协会放射治疗分会委员;储建华、张燕副主任医师是南通抗癌协会化疗分会委员。目前拥有专科医技人员28名,高级职称9名(吉浩明、刘地发、刘春桂、张燕分别担任化疗科、血液科、放疗科、免疫治疗中心主任,储建华担任医院评审办主任、医务科副科长),中、初级职称19名,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2名,其中获得硕士学位10名,博士在读1名。队伍建设形成了由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基础力量组成的三级梯队模型,有一支业务素养高、专科基础好、服务意识强的后备人才队伍,保障了本院肿瘤学科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专业发展后继有人,生机无限!

                知识更新   构筑高新发展平台

  肿瘤科不仅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仪器设备的配置上也已经达到了省级重点专科的标准。肿瘤中心下设门诊、HIFU、微创、4个治疗病区、放射治疗中心、专科实验室等单元,常规开展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姑息治疗、微创治疗等除了手术治疗之外几乎所有的肿瘤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传统手段之一,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70%左右的癌症患者在肿瘤治疗的某个阶段需要接受放疗。由于传统放疗在精度、疗效、并发症等方面不尽如人意,我院肿瘤中心于2013年11月引进了国际领先的放射治疗技术——影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和旋转调强放射技术。这是一种四维的放疗技术,可以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
  我院于今年5月份在全省县级医院中率先独立开展了肿瘤细胞免疫治疗。该技术采用特殊技术分离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体外定向培养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再回输给患者,具有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不良反应轻等优点,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后又一有效的抗肿瘤手段。目前已有38位患者在我院接受了细胞免疫治疗,其中29位患者从中获益。
  微创介入疗法,因为具有定位准确、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所接受。我院于建科初期即逐步开展了胸腹腔置管引流、心包腔置管引流、经皮胆汁外引流、经皮胃造瘘、放射性粒子植入、射频消融等微创治疗手段,为多例患者减轻了病痛、改善了生存。

                综合治疗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肿瘤科一直坚持以“规范化治疗指导下的个体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并举”为专科特色,致力使患者获得更多的治愈机会、更长的生存期以及更好的生存质量。
  76岁的王奶奶就是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受益者之一,说起自己的抗癌经历,老人有说不完的话,但总离不开一句话:真是多亏了吉主任他们,把我一次又一次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三年前,老人被诊断出结肠癌合并肝转移、肺转移,由于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当时老人预期的生存时间只有一年左右。在接受了姑息手术治疗后,老人住进了肿瘤科病房,吉浩明主任为她度身打造了治疗计划:小剂量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局部微波射频。一年前,老人因为腹腔转移灶的进展,导致腹痛持续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不得已,老人只能长期卧床,依靠子女照顾。再次入院,老人接受了姑息化疗加多周期的DCCIK、AAVDC-CTL的细胞免疫治疗之后,腹痛症状明显减轻。目前老人带瘤生存,生活自理,情绪乐观,家人又可以常常听到老人爽朗的笑声了。历经生死,老人成了肿瘤科的义务宣传员,逢人就说:“是海安县人民医院肿瘤科的精湛技术救活了我,让我能重新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特色护理    助力专科发展提升

  众所周知,肿瘤病人因为恶液质的原因,血管基础条件普遍不好,远远不能满足化疗药物对静脉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减轻患者因为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避免防止化疗药物渗出产生的不良影响,减轻护理人员负担,我院于2010年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将操作简单、痛苦小、保留时间长的PICC置管术应用于肿瘤病人的治疗,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医院静脉治疗组组长殷荣华护士长的带领下,随着塞丁格技术的成熟与应用,PICC置管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广大肿瘤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正在接受静脉治疗的叶老对于这项新技术的益处感受颇深。今年84岁高龄的叶老,是一位离休老教师,罹患肝癌多发性转移,必须接受反复化疗,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成了老人最担心的问题。老人的忧虑写在脸上,被护理人员看在心里。殷荣华护士长来到叶老床前,向他详细介绍了塞丁格技术,告诉他这是在B超引导下的置管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使用时间长,尤其适用于静脉状况不好的患者。深入浅出的讲解、真诚可亲的态度打消了叶老的顾虑,他欣然接受了置管。如今,叶老已经接受了3个周期的化疗,效果不错。叶老高兴地说:“想不到人民医院肿瘤科的专科护理竟然达到了市级水平!真不容易!”
  肿瘤专科的发展日新月异,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层出不穷,随着微创技术、精确放疗、靶向化疗、生物治疗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和临床应用,肿瘤科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吉浩明主任和他的团队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表示一定会抓住这难得的机会,积极开拓创新,锐意学习进取,争取早日跨进省级重点专科的行列。他强调:只要医务人员严格执行专科专治,实行综合施治,重视心理干预,加强社会支持,我们一定能为海安及周边地区的肿瘤患者带去更多福音!
          (钱梅军 张红娟)


            志愿者走进建筑工地献爱心

    东洲公园建设工地,以义诊和发放免费药品的方式向奋战在一线的工人们献爱心。
  走进东洲公园,工人们正冒着寒风抓紧实施二期工程和东洲大桥的建设任务。我院志愿者来到他们中间,嘘寒问暖,逐一为大家测血糖、量血压,并送上精心准备的慰问品。
  我院副院长周永华表示,医院组织志愿者走进工地,为工人们提供健康咨询及体检服务,是为了感谢工人们为海安城市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此次爱心活动受到了在场施工人员的欢迎。“现在大家的工作量较大,施工任务较紧,感谢县人民医院雪中送炭,为我们这些工人免费体检、发放药物。”东洲公园施工人员老周告诉记者。     
            (顾成 许世颖)


            感恩社会   感谢生命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飘荡,描绘着一幅感恩的画图,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人生到处充满了温暖充满了爱。
    在咱们儿科十八病区谱写了一曲美丽的乐章。1801床和1856床是一对双胞胎男孩,四岁的年龄在他们身上似乎看不到调皮玩闹的身影,那是因为贫寒的家境让两个孩子比同龄的孩子乖巧懂事。两个孩子的姐姐7年前在我院诊断白血病,然而在生下这对双胞胎两个月后,还没来得及做脐带血移植,17岁的小女孩便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女儿患病3年为了支付昂贵的化疗费用,年近50多岁的父母在生活的重担之下不得不签订终身劳动合约,两个弟弟平常的生活也是靠邻居亲戚接济,明明长相一样的兄弟俩却不同于其他双胞胎,穿着不一样的衣服,护士长开玩笑说,这样我们才好区分,不会搞错呢。满脸沧桑的妈妈红着眼睛说:“衣服都是别人给的,这次住院借的邻居的4000块钱也用得差不多了。”看到了这一切,我们科室的医护工作人员无法无动于衷,朱晶波主任、崔蕾护士长带头捐款,为这户贫困但坚强的家庭送去温暖;我们的连班护士们每天中午省下了自己的工作餐,给这两个懂事可爱的小朋友送去关怀;王宝芬老师从家里带来了御寒的衣服为这位伟大的母亲送去冬日的阳光。这一切在悄悄的发生,在改变,甚至影响了同病室住院的患儿家属,同病室03床的奶奶为孩子买了吃的,出院前为孩子的妈妈买了新的棉衣和鞋子,希望能为这个家庭雪中送炭。
    谁说社会现实,人情冷暖?美丽的社会靠大家一起创造,无限的爱来自你我,来自每一个属于这个社会的人。懂得感恩是收获幸福的源泉,懂得感恩会发现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我们都相信这两个小宝贝能健康幸福地成长,因为周围都是满满的爱,相信他们会将这份爱继续延续,将这份正能量洒向每一个人,愿这坚强美丽的一家能在暖暖的爱意中慢慢前进。       (十八病区 阿慧)


               别致的书信
             ——李时珍夫妇巧用药名抒情怀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为撰写《本草纲目》这一医学巨著,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不但翻山越岭采集草药,而且长途跋涉拜访名师。
    一次,李时珍抛妻别子远赴他乡,风雨兼程,寻师问药,竟达5月之久,其妻忧其劳累,甚为思念,以致食不甘味,夜不成眠。一天夜晚,她展卷挥毫,修书一封。颇有文才的夫人与李时珍长期为伴,耳濡目染,亦知医识药,故以诸多药名串联,成一颇为别致的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李时珍收信读后,激动不已,深觉娘子情深意笃,思念之情亦油然而生。精通医学的大师略一思忖,即以中药名串联成文,回信一封,内容如下:“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此二书信皆由中药名串联成文,前一书信中有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等都是中药,后一信中的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苁蓉、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亦都是中药。
    李时珍夫妇同心同德,所写情书亦同工同曲,皆语意缠绵,情感真挚,相互倾吐了离愁别绪和无尽的思念之情。两封情书中的药名数量等同,皆12味,共24味中药。篇幅亦相差无几,夫人情书78字,夫君情书71字。不同的是,夫人在信中以谐音称呼李时珍,“槟榔”即谐音“宾郎”,宾者,夫妻相敬如宾也;郎,古称夫君为郎。李时珍以“红娘子”的药名称呼妻子,语意双关,恰到好处。夫人并以苦黄连喻相思之苦,以“不见白芷书”喻意莫谈见面,连家书也未写一封;李时珍则以“几思”、“欲归”等语极言相思之情,以“马勃、杜仲”作伴告慰夫人勿忧其安全。
    总之,李时珍夫妇的往来情书妙用药名串联成篇,毫不矫揉造作,毫不牵强附会,而是语意流畅,情感深沉,妙趣横生,令人百读不厌,过目不忘。
                    (唐秀涛)


              慎初慎独慎微  成人成事成功


   “慎初慎独慎微”是古代文人为人处世的主张,是君子修身立命的标准。最近,在《党课》杂志上学习到一篇文章:《领导干部应“慎初慎独慎微”》,在被作者立意文采打动之余,感触良多。我认为,不单单是领导干部,我们普通职工也要做到“慎初慎独慎微”,也可以做到“慎初慎独慎微”。
  “慎初”语出《尚书》:“慎厥初惟厥终。”意思是: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我的理解是做人做事开头的时候要谨慎。其实,有一句俗语能更好地诠释“慎初”——“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一件事情开始的时候,精心谋划,小心经营,专心投入,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把好第一关的重要。
  联系医院工作谈“慎初”,在迎评之初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医院层面专题动员,全面部署,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医院上下形成了迎接2015年等级医院评审的热潮。全院职工苦练内功,增加专业知识积淀;外强素质,提高服务病人能力;拼搏奉献,加班加点准备资料;锐意进取,促进质量持续改进。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院的医院建设、医疗质量、服务能力、患者安全、护理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
    “慎独”语出《礼记》:“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初慎独慎微”中,慎独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意思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入行之初,前辈、老师、领导都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慎独”精神。因为行业特点,医务人员常常需要一个人值班,没有领导监督,独自在岗,所以更需要高度自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规范和核心制度,做好每一项诊疗护理操作,为病人提高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慎独?首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严格自律,不管人前人后,不管病人是不是清醒,不管是否有人监督检查,总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让慎独成为一种习惯;其次,要经常自省、反思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是不是符合规范,不断修正工作中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工作责任心;最后,要让慎独精神影响到整个科室乃至全院。一个人的慎独显然不是慎独的最高境界,如果全员都能做到慎独,那么医院职工的精神面貌必将焕然一新。
    “慎微”意为认真重视和正确处置细小的事情。我认为慎微就是眼下提得较多的“细节管理”。自古成大事者都是非常注重细节的。俞敏洪帮大学舍友打了四年开水,福特捡起了招聘公司故意放在门口的小纸片,曾国藩要求子女将布片线头有序放置,加加林脱鞋进入飞船。上述小小的细节都成了这些古今中外名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将小事做好,持之以恒,必成大事。
    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更加要注意慎微。人患病之后会变得异常敏感,非常在意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特别是与他的诊疗有关的细节。沟通的时候,你蹙一下眉,他就会认为是疾病预后不好;操作的时候,你叹一口气,他会觉得自己的病情发生了变化;你说话的语气语调影响你的形象,你表情的阴晴变化左右着病人的情绪,所以从你穿上工作服为病人服务开始,你就必须注意自己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完善自身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尽力使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
   “慎初慎独慎微”不仅是古代仁人君子的修身标准,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以此修身,必成杞梓之才;以此做事,必然马到功成!  (张红娟)


                寒冬送温暖

    冬日的寒风,挡不住爱心的热流。12月16日,内科二支部代表利用下班休息时间带着准备的爱心款600元,以及一包小朋友的衣服(包括1件羽绒服、1件棉袄、2条牛仔裤、2双棉鞋),再次来到出院患儿周某某家中,送上一份关爱。
  海安镇北凌村单亲儿童周某某今年7岁,2岁的时候妈妈突发心脏病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可爱的孩子,自此之后爸爸一直在外地打工,周某某只有长期与年老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2014年夏天周某某住院时,十三病区儿科了解到患儿家庭的情况,全体护理人员纷纷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悉心照顾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患儿出院后大家始终很牵挂。
  12月的冬天寒风刺骨,周某某得知医院的阿姨来看他,孩子特别高兴,刚进门时孩子一把抱住了贲国萍大声喊着阿姨又来看我了,迫不及待拉着我们进房间看他画的彩虹,说彩虹是希望,是他与妈妈之间的桥梁,又拉着我们来到他妈妈的遗像前,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做给妈妈的项链,外婆在一旁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抹着眼泪,我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泪水模糊了双眼,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临走的时候,孩子十分的不舍,外婆一再地对医院以及十三病区儿科的照顾和关怀表示感谢。
  虽然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我们坚信无论遇到何种事情,都会坚定地伸出援助之手,义不容辞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做一位无愧于海安县人民医院的自豪医护人员。
            (十三病区 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