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部的概况(2015)
 首页 / 护理服务 / 护理概况
发布时间:2015-04-22

一、护理人员编制

    全院护理人员总人数571名,正式在编护理人员:286名,编外合同制护理人员:285名,注册情况。主任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24名,主管护师:154名,护师:153名,护士:237名,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比例:4.73%,中级及以上职称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比例:31.7%。本科学历:232名,大专学历:315名,中专学历:24名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全院护理人员比95.8%。

二、护理管理组织架构
    护理部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由张建平院长分管护理工作。护理部主任由院长聘任。护理部主任全面负责临床护理、教学、科研等工作,对护士有奖惩、培养、教育、使用及调配的权力。

三、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我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护理组织管理体系,职责明确,定期专题研究护理管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医院制定了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和护士长目标考核细则,签订院科两级目标责任书,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

    护理工作有十二五发展规划,有年计划、季安排、月重点并实施,规划与计划和医院发展、护理发展的方向一致,确保年计划落实≥95%,并有相应的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按照《护士条例》的要求,逐步增加护理人员的配备,并严格执业准入,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培训以岗位管理要求为依据,以能级培训制度为核心,结合岗位需求和岗位特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员,按护士能级结合专科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分层培训。培训内容适应临床工作需求,构建护理部、大科、科室不同层面的培训架构,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以岗位培训为主、集中授课和自学为辅的培训体系,注重实效,注重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培训覆盖率100%。

    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实施护理岗位管理,从岗位设置、护士分级、人力调配、岗位培训、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六个方面进行护士管理方式改革,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制定我院“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制订并启用《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档案》,修订完善《护理岗位说明书》,确立各岗位的任职资格、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

    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完善并执行相关的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认真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护理部和护理单元在具体工作中进行督查和指导,并进行分析、反馈和整改。对各项制度、常规、流程等的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和培训,修改后的资料符合修改制度的要求并标识明确。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并根据开展的项目及时补充和完善相应的护理常规。

    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做好专科护理。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专科护理培训,选送优秀护士参加省市级专科护士培训,省级专科护士9名,另有神经外科护理、静脉治疗、糖尿病护理、手术室护理、危重症护理5名专科护士在读,市级专科护士15人;省级专科护士开设PICC门诊及伤口造口护理门诊,并阶段性汇报开展专科护理工作情况。院内专科护理小组定期开展培训、考核、会诊活动,建立各小组专科技术档案,每年全院共进行院内外护理会诊百余次,切实解决了实际专科护理难题。

四、实行护理人员动态调配,完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我院根据管理需求,制定了护理人员管理规定。护理人员聘用实行人事科组织、护理部考核、科室申请使用并考核的机制,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护士进入临床工作,逐渐增加护理人员配置,实行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合理调配护士人力。以各护理单元的病人工作量为前提,兼顾并尊重护士意愿,用好、用活、用足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体现能级对应,合理设置临床护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护理人力实行月安排、周调整、日微调,结合任务工作量、病人病情、护士能级、专科特点兼顾护士需求各病区结合实行多种形式的弹性排班,充分体现满足病人需要的原则。建立“储备人员资源库”,修订了“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对储备人员进行系统的急救理论及操作培训,进行“护理人力资源应急演练”,提高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指挥协调能力和应对大批病员的人力资源调配快速响应能力,以及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在绩效考核方面,完善“护理绩效分配方案”,根据护理岗位职责,风险要素、工作数量和质量、患者满意度对护士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护士收入分配、奖励评优、职称晋升等结合起来,实施同工同酬,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绩效向临床一线倾斜,从而调动临床一线护士的积极性。

五、改进服务措施,提升护理质量。

    我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护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各科室设有护理质控小组全面督导本科室护理质量。每年制定护理工作计划和护理质量控制计划并实施。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基础护理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的要求,定期修订完善我院护理质量标准并严格培训和落实。

    积极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为100%,选择工作量大、基础护理量大或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科室为A类病房,A类病房数达到病房总数的30%。胸心外科、心内科荣获“江苏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区”称号、两名护理人员荣获“江苏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称号。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推行“扁平化小包干”护理模式,落实责任包干,实行小组负责、包干到人的护理工作模式,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开展优质护理延伸服务,进行出院病人家庭访视,走进患者家庭,为需要者、行动不便者上门服务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服药、饮食指导、换药、更换导管、测量血压血糖、PICC维护、压疮造口护理等等。受到患者及家属欢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加强危重病人管理,落实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加强危重患者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提升护士对危重患者的照护能力,注重患者风险评估,完善护理评估工具,增强护理人员风险评估的能力和意识。

六、完善患者安全目标,强化护理安全管理

    实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每年召开全院护理人员安全警示教育大全,警示全院护理人员,提高安全意识,不良事件上报反馈率100%、处理率100%。护理部从突发群体灾害事件、护理重点环节、专科护理三大方面修订应急预案,每季度进行重点环节和院内紧急意外事件的按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将理论转为实践,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每季度进行压疮患者监测统计分析、跌倒患者监测统计分析、非计划拔管患者监测统计分析。制订《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手册,并全员培训和实施。

七、加强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提升专科护理内涵

    我院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室、ICU、急诊科、血液净化中心,布局相对合理、分区明确、环境清洁、标识清楚、流程规范。护理部分别制定了这些科室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工作标准、护理常规等,并培训落实,提升专科的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