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等级医院评审的体会
发布时间:2015-06-06
从2012年5月份医院迎评动员开始至今整整三年了。目前“迎接三级医院等次评审”已到了冲刺阶段,我回顾这三年来迎评工作心里感触良多。
作为科主任首先要把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充分理解,把三级医院评审核心条款吃透,包含医疗质量、安全、服务等环节,只有掌握这些标准内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然后还应摸摸自己科室的底,找出差距,对科室制度建设、质量控制、感染控制、17个核心制度知晓率和执行情况、十大患者安全目标“应知应会”等,并对照三级医院技术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进行认真梳理,找出问题,哪些短期能解决,哪些需长期才能完成,还有哪些困难需要与职能科室沟通,必要时向院领导汇报需要由院级层面解决的,分步实施,做到心中有数。
科主任制定计划,组织分工实施,要引导员工进行精心准备和学习。例如五官科由三个专科组成,作为大科主任抓全科共性部分,如:三基训练、心肺复苏、感染管理、应急消防等,利用早晨会10分钟时间进行抽查考核,对于答得好的给予表扬,对于回答的不好的,要求重新复习,下个晨会继续追踪。学习上有技巧和方法,如:善于总结如何记住17条核心制度,我们利用一个病例作为路径来记忆理解:假设一个复合伤病人就诊,此时你首先要执行《首诊负责制》,经过诊断并收治入院,入院后常规医嘱《分级护理制度》、并根据《病历书写制度》,与患者的家属沟通,并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执行《三级查房制度》,患者检查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判断病人失血过多,病情加重,实施《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并立即启动《会诊制度》,会诊认为病人病危,需紧急手术进行《术前讨论制度》,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临床输血审核制度》,根据《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安排手术医师,术后并转ICU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开医嘱需注意《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和《查对制度》,入院后第三天病人病情突然恶化,按《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尽最大努力抢救,病人抢救无效死亡,科室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总结该病例死亡原因,开展新项目应采用《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来提高我们医疗水平,通过上述病例将17条核心制度串联起来理解记忆。
作为专科主任,是该专科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需要精细化管理。三级医院管理核心是要求持续性改进,动态化管理,每一个病例、每一个要求、每一个环节要求一年比一年规范,因此,专科主任管理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涉及每个病种平均住院日、药占比、非计划再次手术、住院大于30日住院病人等,通过运用PDCA进行持续改进。同时专科主任结合科室特点抓重点,比如口腔科,感染管理也是我科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迎评工作中,科主任要注意科内分工协作,不可能样样都亲自干,由于精力有限要求分解任务,比如每周二次的业务讲座,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备课,按计划进行讲座。技术病历责任到主诊医师,确保份份过关,台帐资料由每个专科秘书负责,对科室的学习、讨论、医疗质量控制等由专科秘书整理完成,科主任进行督查,科主任既要分工,又要督查,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
迎接三级医院评审是一个系统而又繁琐的工程,科主任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需要谋划、执行、督查、验收,因此,只有加强责任心,并把工作都落到实处,才能保证过关。其实我真心地觉得迎接三级医院评审不仅仅是迎接检查,而是通过迎接三级医院评审工作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科室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使我院成为苏中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三级综合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