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市卫生局检查组一行对我院2011年度免疫预防、急性传染病管理、结核病防治及院感管理和医废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检查,对我院卫生防病工作给予了认可和肯定。
●2月24日,医院认真组织海安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
●2月28日,周广鑑书记、张建平院长赴宁参加江苏省医院工作会议。
我院通过市局三级医院初验
2月21日,由南通市卫生局副局长胡宁彬带队的等级医院评审专家组一行8人对我院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工作进行初验。评审专家通过听汇报、查看资料、现场检查以及对医务人员提问等方式,对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工作做了全面的检查评审,肯定医院创建工作成绩,一致同意我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的市级评审验收,并将向省厅上报我院的申请评审请求。
2月21日上午,南通市卫生局等级医院评审专家组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汇报会上,听取了张建平院长代表医院做的创建工作汇报后,分为医院管理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组、护理组和院感组,按照《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细则》,对我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评审。检查结束后,评审专家组举行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通报会。评审组一致认为:我院在行政管理、医疗质量、医疗技术、医疗服务、护理工作、人才队伍、医院信息、医疗设备、基础设施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医院创建工作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改进、有考核,达到了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评审目的,基本达到了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各专家组就此次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向医院领导和中层干部进行了反馈。
会上,南通市卫生局副局长胡宁彬强调:希望医院对专家组在检查中指出的问题和不足抓紧整改,以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确保医疗安全,为海安及周边地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建议对我院要多向市内三级医院学习,多多取经,确保在三月份胜利通过省厅三级医院确认。
张建平院长代表医院感谢各位评审专家对医院工作全方位的检查和指导,对初验中指出的不足和整改意见,医院一定抓好落实。他说,医院将以此为契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确保通过省三级医院确认,为南通市的卫生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海安县卫生局吴志梅局长表态,县卫生局将督促与帮助人民医院以最快的速度把问题整改到位、指导到位、落实到位,三月份向市局、省厅交上一分满意的答卷。 (章辉 顾成)
江苏省医院协会专家组对我院进行技术应用能力审核
2012年2月23日,江苏省医院协会专家一行六人来我院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此次我院参加技术审核的共有三个技术项目:全盆腔脏器切除(妇产科),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高压氧中心),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检验科)。为确保审核顺利通过,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从台账资料、病案材料以及现场设施,环境等方面作了充实的迎审准备。下午15:00,张建平院长代表全院向各位技术审核专家致欢迎词,感谢各位专家莅临我院进行技术指导,感谢各位专家对我院的技术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接着钟志生副院长就我院的基本情况和三项技术项目的人员设备及开展情况向专家作了汇报,汇报结束后,历时2个小时的细致审核,专家组按照技术项目分组组织检查台账资料、技术病案和现场参观审核,专家们对我院技术项目的开展一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并殷切希望我院在三级医院的评审中获得好的成绩,通过这次技术审核和三级医院创建,我们相信,我院新技术的开展将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储建华)
南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课程班在我院举行开学典礼
2012年2月25日,南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课程班(海安班)开学典礼在我院医技六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南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韩新华、副院长王晓冬、副院长咸华、我院副院长王平出席了开学典礼。我院科教科科长唐剑武主持开学典礼。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抢抓机遇是加快医院发展,推动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我院为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积极招聘引进人才,一方面鼓励在职职工接受继续教育,获得本专业高一级学历、学位,因此和南通大学携手,联合举办南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课程班,这将大大改善我院医疗人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提高医院的教科研和医疗技术水平。
在开学典礼上,南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王晓冬教授简要地介绍了南通大学医学院的发展概况,并就研究生课程的设置、授课时间和师资力量的安排、学位的授予等情况作了说明。我院王平副院长要求学员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注意学习方法,严格学习纪律,尊敬老师,克服困难,发扬认真、好学、刻苦钻研的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在医学理论、学术研究、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并希望全体学员们不能把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当作“镀金,拿证”的过程,要静下心来,排除干扰,多学习,多交流,多思考,学到真知识、真功夫,做到学有所成;要紧密结合卫生工作实际,把学习和平时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着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用心学习,虚心请教,共同研讨提高,做到学有所用,学用结合,讲求实效;要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通过学习获得优异的成绩,丰硕的成果。
学员代表许兵在开学典礼上表示一定会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社会,为医院的建设和全县的卫生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海安班全体78名学员参加了开学典礼,南通大学医学院办公室主任许伟、办公室副主任徐顺东、研究生办公室羌建峰、我院科教科副科长石明明及其他相关教师代表参加了开学典礼。 (唐剑武 顾成)
回顾初验前创建工作 研讨今后创建任务
——我院召开市局初验情况通报暨整改推进会
2月24日下午,医院创建三级医院领导组召集全体领导组、创建办成员、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在门诊五楼会议室召开创建三级医院市局初验情况通报暨整改推进会。创建三级医院领导组副组长、副院长钟志生主持会议。创建三级医院领导组组长、院长张建平,党委书记周广鑑参加了会议。
会上,医务科科长吉华亮、护理部主任王志农、感染管理科科长沈树梅分别通报了医院管理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组、护理质量组、感控质量组四个专家检查的结果与提出的建议。而后,各职能科室负责人针对专家的建议,创建办各职能科室对创建工作提出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目标。
会上,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前期的创建工作主要取得三点成绩:一是全员形成创建共识,积极投身创建工作;二是医疗质量、医疗技术、医疗服务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三是医院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得到完善。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少部分同志创建意识不强,部分科室创建工作不积极,部分同志自身工作不到位。张院长要求全院同志认识要再提高,正视存在的差距。今后工作一要回头看,继续完善科室台账和技术病历;二要加强技能培训,不断练,不断考,要人人过关。周广鑑书记强调,对照现行三级医院标准与细则要逐条再准备,字字落实,同时重视省厅正在修订的三级医院新标准中的几点亮点,以更完善的台账,更好的综合服务能力,更扎实的三基技能,迎接三月份三级医院省厅确认。 (章辉 顾成)
大咯血生命垂危 介入术立竿见影
大口喷血命悬一线 介入手术立竿见影
曲塘周老爹,66岁,突发大咯血,超过800ml,急送我院急诊科治疗后仍出血不止。患者因大量出血,时已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奄奄一息。急诊医师立即邀请介入科卢春雨主任会诊,他当机立断,决定施行经皮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予以止血。他和李榕华医师火速进行术前准备后,立即同台施行介入术。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烦燥不安,不能配合,血压骤降达80/50mmHg,心律高达130次/分,不时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发生失血性休克,致使手术风险极大。
刘向东、李榕华二位医生为了挽救周老爹的生命,一边手术,一边针对各种生命指征采取多种急救措施。术中患者不停喷血,不但血染手术台,而且喷得两位医师满身血污。为了抢救患者,他们毫不介意,聚精会神,精心施术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找到出血点,栓塞成功,患者咯血立即停止,手术效果立竿见影。术后,卢主任、李医师继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采取吸痰、吸氧、止血等治疗措施,患者很快康复出院。
创先争优求突破 疗效独特救危重
“只要有创新就会有突破”。这是影像科刘向东主任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影像科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为了造福桑梓惠民生,他又攻坚克难组建了新的分科——介入科,这是南通市县级人民医院的首创。历年来,刘主任多次参加内科会诊,诸多大咯血的疑难病例虽经药物对症治疗,但效果往往不佳。刘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学习和开展新技术,挽救更多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垂危者。为此,他与卢春雨主任、李榕华主治医师等先后前往上海中山医院、长海医院和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医学科学最前沿的介入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独特疗效,挽救了众多濒临死亡的患者。
笔者为了采访介入术救死扶伤的真情故事,前天中午12点就与刘主任联系,没想到他早已在加班,为挽救一名濒临死亡的患者施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只好推辞采访。此时适逢小顾前去拍摄手术镜头,不禁兴趣盎然亦随之前往。令笔者敬佩不已的是:手术台上的刘主任游刃有余,一招一式是那样的干净利落,与平时的温文尔雅判若两人。一起施行手术的李榕华医师亦是身手敏捷,医技娴熟。
由于刘主任一下手术台,又忙于会诊和开会,实在分身无术,就委托李榕华医师接受笔者采访,他介绍说:仅就治疗大咯血而言,介入术就大显奇效,让许多患者转危为安,重新启航生命之舟。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的一种临床症状。临床上根据患者出血量的多少,将其分为痰血、少量咯血、中量咯血和大量咯血。若从口鼻急剧喷射出大量鲜血,达1500ml以上时,即可发生休克,系急性致死性大咯血。临床遇到的急性大咯血主要是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所致。
笔者听了关于咯血的医学知识后,就询问李医师治疗咯血为何要用介入术。他接着侃侃而谈:咯血多由支气管扩张引起,而经皮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是介入术之一,是一种安全、高效、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这种介入术的适应证是:1、急性大咯血危及生命,暂时不具备手术条件者。即使急诊手术,病死率也很高。2、反复大咯血,内科治疗无效,肺功能低下不宜手术切除者。3、咯血经手术治疗复发者。4、不明原因的咯血,但又反复发作,可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并及时行栓塞治疗。
李医师告诉笔者,介入科组建以来,施行经皮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近百例,成功率高达99%,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未发生任何医疗事故,就医者十分满意,深受好评。再接着,他又讲述了几则医患真情故事:
九秩老人大出血 介入手术救性命
海安镇许老爹年逾九秩(92岁),身体嬴弱。30多年前曾有咯血病史,最近复发,间断咯血,住内科病区治疗后病情一度好转。以后又三次复发,最后一次咯血量大,二小时内达400ml以上,应用任何止血药都无效,老人危在旦夕。内科主诊医师急邀介入科李榕华医师会诊,见其咯血不止,失血严重,建议转介入科行介入术治疗,但甚感风险巨大。刘向东主任会诊后,同感风险之大非同一般。其一,患者年高体弱,又患肺结核、高血压等疾病,术中极易引起心衰、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其二,九秩老者,动脉早已硬化、扭曲,导管难以送达出血点,更无法用止血剂栓塞出血点,因而难以止血;其三,患者已有呼衰病状,术中极有可能窒息;其四,患者咯血时间长,失血多,术中易引起失血性休克。
面对这一高龄患者的诸多风险不能不三思而行,然而患者时已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咯血更多,生死时速,分秒必争,何去何从,必须当机立断。技术高超的刘主任为救老人甘冒风险,毅然施行介入术。手术娴熟的李医师,亦敢于迎难而上,勇于大力配合。二位医师积极进行术前准备:1、针对老人的具体病状和各种不利因素制定了周密的科学的手术方案;2、检查出患者的凝血时间;3、备好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和各类抢救药品;4、联系有关科室专家及时参与意外抢救;5、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请其配合。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德技双馨的刘主任和李医师齐心协力,精心手术,大力排除动脉硬化并扭曲的障碍,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让导管尽可能深入支气管动脉内。并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准确定位,栓塞前再次核对导管位置。历经两小时的拼搏,手术终于成功,患者咯血停止。术中老人头昏,血压下降,刘主任立即对症用药,控制了病情蔓延。术中,主管护师陈晓玲尽职尽责,自始至终当好助手配合,参与术中稳定血压等急救治疗,同样汗洒手术室。术后,刘主任、李医师多次查房,针对其并发症及时对症治疗,老人逐渐康复,原来卧床不起,术后仅四天即能下床活动。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由于患者年高耳聋,身边只有耄耋老太陪侍,病区护士长殷荣华针对这些特殊情况,率先垂范,带领陆滢滢、罗峰等护士予以精心护理,为之翻身吸痰,帮助穿衣进食,嘘寒问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老人及其老伴激动不已,深表衷心的不胜感谢。她们将整体化、人性化的观念融入了护理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保证了治疗的有效进行。老人逢人便说:人民医院医生好,护士好,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亲。不言而喻,真诚的救护和关爱是一股流淌在心头的泉水,使身患重病的高龄老者感到人间的甘甜;温情的话语犹如春天的雨露,滋润着患者久旱的心田。由此可见,介入科的医生不愧为生命的护佑神,病区以殷荣华为护士长的护理组不愧为白衣天使,值得献给一曲诗意的赞歌!
病灶异位难寻觅 再次手术获成功
李堡张老爹,69岁。患支气管扩张症,内科治疗后,仍不停咯血。转介入科后,刘向东主任立即为患者施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李榕华医师与之紧密配合。手术过程中,二位医师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反复探查,然而怎么也找不到出血点,于是建议患者转上级医院治疗。因老人年龄大,咯血量大,身体虚弱,患者及其家属都不愿转院,要求住内科挂水治疗,当天病情稍有好转。
第二天,患者又继续大咯血,高达600ml以上,家属要求再行手术治疗。由于前次手术中已大量使用止血和缩小血管的药物,所以寻找出血点的难度更大了,但介入科的专家仍然迎难而上。术前,刘主任、卢主任和李医师共同会诊,反复商讨,一致认为患者出血病灶不在支气管动脉,而在其它异常部位的动脉。于是制定了新的手术方案:行多支动脉造影,进行异位栓塞。为使患者免受转院一路颠簸之苦,及时挽救其生命,刘主任甘冒更大的手术风险,与卢主任、李医师等三人齐心协力,同台手术,应用导管仔细探查。然而患者的动脉硬化、细小、扭曲,有的动脉部位扭曲近360度,常用导管怎么也插不进。随后改用微导管反复尝试,反复探查,终于在右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找到出血病灶,然后注入栓塞剂,大咯血立即停止。由于手术难度特别大,手术近4小时方才结束,三位介入科专家无不大汗淋漓,无不疲劳之至,却又无不喜笑颜开,因为患者转危为安了,又一次品尝到手术成功的快乐!这一个个救死扶伤的事迹生动诠释了悬壶济世的真谛。李榕华医师讲述这几则医患真情故事时,自豪的微笑总是挂在脸上。
介入科的组建时间虽然不长,但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特别能战斗的医疗团队,既有刘主任、卢主任等经验丰富、妙于回春的专家,又有李榕华医师等后起之秀,临床疗效显著,医患真情故事感人;况且,科室设备先进,高、精、尖的医疗器械应有尽有。毋庸置疑,介入科的明天必将打造新的发展平台,撰写更为动人心弦的篇章! (钱梅君 唐秀涛)
传 递 薪 火
今年春节我只做了两件事:咳嗽与读书,书其实也只读了一本——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认识金教授是通过“百家讲坛”,感觉此人学识渊博、功力深厚、非同一般,特别是对党史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客观、中肯,不阿谀、不掩饰、不曲解、不误导,钦佩之心默然而生,只是一直闻其声未看其书。听闻《苦难辉煌》是金教授仔细研读400多本中文刊物和数十本外文刊物,先后去7个大军区、15个省军区、11个集团军和3个海军舰队搜集资料,记了200多万字笔记,历时十五年倾注心智的力作。又听闻此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就抓紧在节日里拜读了。
手捧书卷,第一感就是历史的厚重。翻开扉页,我被那些深邃而激荡的文字所吸引:“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不会有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的百年沉沦;我们也拥有英雄。否则也不会有从1949年到2050年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手不释卷地品读中,长征路上那些我们敬仰熟知的人物和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带给我强烈的震撼,那是年少熟背毛主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时所无法深刻体会的。
读到有些章节,我真的是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国民党旅长王耀武回忆审讯红军师长胡天桃那一段:第一次见面,王耀武就惊呆了。他回忆说,“这位师长的上身穿着三件补了许多补丁的单衣,下身穿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着两只不同色的草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洋瓷碗,除此以外,别无他物,与战士没有什么区别。”时值严冬,天寒地冻,若不是被他人指认出来,王耀武绝对不相信面前这个人就是多次交手的红军师长胡天桃。王耀武当年一身将校戎装,在寒冬中与衣衫褴缕、脚穿两只各异草鞋、干粮袋内只有一个破洋瓷碗的红军师长胡天桃谈论国家命运和个人生死。思想交锋中,胜败已然清晰。胡天桃牺牲25年后,王耀武依然清晰地记得他在那场谈话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掩卷而思、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复。这本书之所以打动我,不仅是因其气势恢宏的篇章结构和深刻的战略性思维,更不是所谓的历史揭秘猎奇,我感动的是一种人性的本真,是共产党人最初对信仰的那种纯粹,那种执着和炙热,那种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精神。无论是在白色恐怖下牺牲的那些铮铮义士,还是在雪山草地中埋葬的那些烈烈英魂;无论是安顺场那17位永垂青史的勇士,还是泸定桥上那22位无名无姓的开路先锋;无论那些敢于承认错误、胸怀坦荡的红军领袖,还是那些为了革命真理,不远万里与红军并肩作战的国际友人,他们都应该被历史铭记,他们的精神都应该得到传承。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没有机会评功评奖、授衔授勋,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但他们是我们这个军队、这个党、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再过一个时代,或许很多时代,那支队伍的身影越走越远,那些故事烟消云散,但我们不得不惊叹,我们拥有过如此一批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共产党人,我们锻造过如此气贯山河、感天动地的长征精神。
顺着金教授的指引来到历史的长河边,巨浪滔天、浪花席卷着泥沙扑打在我们脸上,我们应该感到忘记历史的耻辱和刺痛;在先辈们的无名墓碑前,古柏无言、岁月无声,寒风夹带细雨湿透我们的衣裳,我们应该感到先烈亡灵的愤懑和悲伤。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是觉醒还是继续酣睡?是复兴还是继续没落?是传承还是淡忘乃至于抛弃?我在想,今天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在哪里?我们的精神又在哪里?我已经找不到答案。或许,是我不敢去找寻那些早已支离破碎、面目全非的答案。因为,我会羞愧,我会失落,我会痛苦。而这也决不是我一个人的羞愧,一个人的失落,一个人的痛苦。
如金教授所言:“我们要把我党历史上那些最有价值的部分、最有感召力的部分、最能凝聚我们党、凝聚我们国家、凝聚我们民族的强大精神元素传下去,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永葆青春活力,永远不改变我们江山的颜色。”平凡如你我的一生并不一定经历多大的苦难,也并不一定会取得多大的辉煌,更未必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但是每个平凡人坚实的每一步必将成就我们国家最终的辉煌,让我们从历史中获取熔岩一般奔腾的地火,成为信仰坚定的薪火传递者。(唐杰)
路 口
又是春天,2011,已经成为了过去的日历,这一年,我的内心改变了很多,因为工作科室的改变,我是2010年底刚到肿瘤科的。谁都知道到这个科室住院的患者都是难治或不治之症,来到肿瘤科,让我转身来到了生命的另一个路口,这个生命终点的哨卡。
每当我看到太多的老病人半个多月就来化疗,抽血,打针,看到放疗的病人经过一定时间的放疗后皮肤焦痂疼痛,尤其是食道癌患者放疗后嗓子痛得不能进食,也看到好多到达生命终点的患者他们眼里的恐惧、无助,我看到了生命的无奈,生命的渺小,在我的心底思索着“路口”这个词,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向他们宣教健康知识,给他们做治疗时做到最好,尽量减少他们的痛苦。我知道,我是守护在这个路口的天使,这里需要我们精心的护理,需要我们的优质护理服务,我们要走在时间的前面,在病人请求需要前,提前主动把服务送到,为他们倒一杯热茶,冲一瓶开水,为他们梳一梳头,洗一洗脸,泡一泡脚,转移他们对疾病的注意力,根据他们的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来分别讲解相关的健康知识,使他们感受到精神支柱的力量。
我站在这个路口,守望着生命,特鲁多医生的那句话又一次在我心中响起: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我们需要用科学的心理解压,耐心的心理疏导以及悉心的关爱帮助患者们找回自信,我们的心里也充满了满足。
在这个路口,我们总是把爱放在左,把情放在右,行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梭抖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不觉悲凉! (陆滢滢)
学 会 倾 听
语言,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在社交活动和日常工作中,由于文化水平、人格修养和职业的差异,人们的语言各有特色,内涵迥异,若能善于倾听,往往得益匪浅。特别有两类话语值得细细玩味。
一是必须善于倾听肺腑真言。肺腑之言是人们发自心灵深处的实话、真话、好话,其特点是直截了当,明白易懂,绝不转弯抹角,亦无伤害之嫌。比如,朋友说:“对子女严格要求是对的,但你不是打就是骂,往往产生逆反心理,打骂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这是友人发自内心的大实话,因为孩子是你的,是否能教育成才,与他(她)不相干。再比如,同事说:“你指出人家的缺点是可以的,但要注意场合,你这样当众公开揭短,人家是受不了的。”这是真话,否则,人家不但不接受,还会积怨成仇。再说,如果你是一个豁达大度的人,能友好地向伤害过自己的人善意地提建议,不但能显示出你的坦荡胸怀,而且有助于化解矛盾,为自己营造出更加和谐的人际环境。
二是学会倾听弦外之音。平庸之辈习惯随波逐浪,智者善听言外之意。诚然,聆听弦外之音,需要较强的悟性。有的话,善于做思想工作的领导往往婉转地说;有的话,朋友碍于情面往往转个弯子说;有的话,亲人知道你性烈如火不能直说;有的话,与你有隔阂的人往往指桑骂槐挖苦地说。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因此,别人在陈述时不要轻易打断,要聆听,要思考,要分析,要善于接纳,善于从人家话语的音调、语气等方面,听出隐含的真义。从人家的话语中,或听出失败缘由,或听出成功之道,或听出有用信息,或听出利弊,或听出隐痛,或听出攻击,或听出善意,或听出祸福,或听出无奈等等。听人家讲话要有耐心和细心,不要乱插话,不要立即发表意见。不随便打断人家话语是一种尊重,认真聆听人家话语是一种人格修养,善于听懂弦外之音是一种智慧。(唐秀涛)
感 谢 信
县人民医院五病区:
我叫余红梅,住角斜镇老庄村。今年二月六日,前往贵院就诊,诊断为妇科肿瘤,安排进五病区治疗。住院初期我的血糖指标超高,不能手术,心理负担很重。薛主任、郭医生对我耐心疏导,精心治疗,很快血糖指标降至正常,手术按期进行并且很成功。
住院期间,储呈美护士长及护士们对我像亲人一样,左一声“阿姨”,右一声“阿姨”,使我感觉像遇见亲人一样的温暖,手术后我有思想负担,她们向我讲解糖尿病防治知识,术后的注意事项,耐心地开导。微笑的面容、和风细语的言语,亲人般的慰藉,真让我从内心感激,县人民医院五病区,我在这里遇上了好人了,虽然住院只有二十多天,却是我终身难忘的事。要出院了,我没有什么给你们,只能真情地道一声,县人民医院五病区的医生护士们:
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三十三床 余红梅
2012.2.25
生 活 品 质
我有个弟弟从小与人不同,做事两大特点:专心,慢。
有次画个素描头像,妈妈关照:看到学生放学了,就来食堂吃中饭。我们住校内宿舍。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学生放学了。弟弟到食堂,没有一个人吃饭,原来是下午四点钟了,学生早已放学。
结婚了,蜜月旅行,一路画速写。虽是“速”写,也很慢。弟媳一个人东逛西游,看了一圈风景回来,弟弟还没画完。幸好两人是大学同学,深知秉性,不会生气。
摄影总该比画画快些吧!2000年我们一行六人去西藏,其他人都见啥拍啥,狂拍一气,走人。只有弟弟站那里不动,对好目标等啊等,等啊等,不知道在等什么。
每次都是最后一个撤离。
回来发现,一行人里,胶卷他最省,好照片他最多。
小时候,妈让我们削荸荠,我边削边吃,三两下削好一碗,皮一大堆,肉都是三角形四边形;弟弟像削苹果那样皮都连着,半天削了一碗,个个浑圆。
后来,自家阳台上修补几块地砖。弟媳说给我听:周日一早,他用把小榔头,“嗒嗒嗒嗒”,一块一块四角敲起来……我出门寄了包裹、修了拉链、买了菜还等着加工杀了鸭子,回来,他还在“嗒嗒嗒嗒”……
如今弟弟在高校从事书法篆刻教学研究,小有成就。
家人聚会讲起那些往事,大家笑了一阵,我随口问:“这么仔细干什么,不过就是荸荠嘛,不过就是地砖嘛。”
弟弟说:“我遵循完美主义。跟古人的生活品质比,我们做到最认真,也只相当于中等水平;若中等认真,就只相当于下等水平……”
深以为然,今人动不动讲生活品质,与之连在一起的概念大致就是:舒适、轻松、精致、高档、豪华……
但弟弟说,生活品质的最重要特质是——认真。
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建造、制作、教育、医疗、服务、司法、行政……若都是认真的.这个社会才有生活品质可言。
2025.03.15
2025.03.19
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