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我院立体停车库工程经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标,南通洲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
●6月10日,医院邀请消防官兵来院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6月18日,我院志愿者前往雅周杭窑村义诊。
●6月21日,我院医技支部党员贲腾和内科一支部党员顾晓参加海安县委组织部举办的《服务群众展形象 先锋引领树标杆》党课竞赛。
●6月29日,我院内科一支部被表彰为海安县先进基层党支部,薛晓玲同志被表彰为海安县优秀共产党员。
●6月30日,医院召开DSA调研会。
我院接受省卫计委三级医院调研初评
6月12日,由江大附院副院长陈吉祥、中大医院门诊部主任杨莉、省护理学会理事长张镇静组成的专家组代表省卫计委,来我院进行三级医院调研初评,市卫计委副主任胡宁彬及县卫计委书记、主任吴志梅等陪同调研。
专家组一行首先参加了三级医院调研初评汇报会,听取了院长张建平所作的工作汇报,医院全体院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张建平院长从医院概况、迎评准备、迎评成效等方面向专家组作了全面的迎评汇报。随后,三位专家分成管理、医疗、护理三个小组进行现场调研评审。专家们先后查看了心内科、神经内科、胸外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科室,通过人员访谈、查看病历、审阅台账、现场考核等方式进行评审。评审过程中,专家们对医院迎评工作中的亮点给予肯定,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导。
调研结束后,专家组对调研情况进行了反馈。专家组一致认为,医院迎接三级医院等次评审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氛围浓厚,能够把迎评工作作为当前医院的首要任务,根据等级医院评审细则要求,持续改进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同时,专家组也对医院下一阶段的迎评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希望通过建立日间病房,开展日间手术等措施,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抗菌素使用率;加强临床科室的质量控制。
张院长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同时表示,此次专家反馈主要以鼓励为主,给医院迎评工作增强了信心,但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严格对照标准,更加深入、有效地推进迎评工作,争取在最终的检查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院办 顾成)
践行三严三实 争做新时期合格党员
为了贯彻落实县委陆书记5月31日在《“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暨专题教育部署会上的讲话》精神,6月25日下午,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建平在医技楼6楼会议室为全院党员上了一堂题为《践行“三严三实”,争做新时期合格党员》的党课,正式启动我院“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党课开始前,张院长带领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面对鲜艳的党旗,全体党员郑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宣誓完毕,张院长说,用重温入党誓词的方法纪念“七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院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入党时的承诺,自觉践行入党誓言,集中精力投身到医院建设中去!
张院长在党课中,首先介绍了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背景,详细阐述了“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和开展专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结合医院实际列举了医院存在的“不严不实”的一些表现,着重对医院党员如何践行“三严三实”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张院长在党课中指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开展专题教育的目的是要推动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成果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
张院长最后要求,全院干部职工要统一思想,把精力集中到干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用严实的作风把迎评准备工作做实做好,达到评审要求,顺利通过三级医院的等次评审,不辜负县委县政府和海安人民的期望!
(党办 张红娟)
共建骨科联合病房 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我院医联体又纳新成员
近日,南莫镇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我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这得益于海安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我院支援县肿瘤医院组建成立了骨科联合病房。
往后每周五,我院都会安排骨科专家到县肿瘤医院参与联合病房的门诊坐诊、查房、会诊及手术,同时联合针灸理疗科及康复科开展颈痛、腰腿痛治疗及创伤病人的康复治疗。
县肿瘤医院院长郭宏智高兴地告诉记者,联合病房的建立,实现了技术水平的互补,专家优质资源的共享。南莫镇及周边地区的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我县顶级专家的服务,既省去了群众远途跋涉的辛苦,也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近日刚刚康复出院的90岁高龄老爷爷,是由我院吕书军主任医师为其进行了右大腿截肢手术,术后恢复很好。其儿子激动地告诉笔者:“想不到在家门口也能得到县知名专家的服务,现在服务太好了,处处为我们老百姓着想。”
联合病房的建立,一方面减轻了我院床位压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病人可以获得全程、无缝、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高效利用,这也是建设群众满意卫生事业的重要举措。
(院办 顾成)
认真学习 科学应对
——医院开展中东呼吸综合征救治全员培训
为指导医务人员做好可能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医疗救治应对工作,日前,我院分批次、全覆盖地开展了中东呼吸综合征医疗救治培训,全院医务人员共计1175人参加了培训。
据了解,中东呼吸综合征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乏力、头痛、肌痛等,随后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部分病例还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内进展为重症肺炎,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我院专门安排传染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爱平、感染管理科科长崔荣霞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诊疗方案(2015年版)》、《中东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5年版)》进行了解读等培训。
通过学习,我院进一步明确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防控要点,提高了全院职工的防范意识和防控能力,有效提升了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业务水平,为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院办 顾成)
市卫计生委来院进行感染质量控制检查
2015年6月17日,南通市卫计生委组织三名专家(南通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主任耿淑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袁咏梅、南通肿瘤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龚光明)来我院进行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检查,周永华副院长陪同检查。
本次检查采取现场检查与病例抽查相结合的形式,检查内容主要是医院感染病例监测、重点部门感染预防与控制、医务人员手卫生、中东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防控等。检查过程中,三位专家对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感染管理科也逐项梳理并组织整改。
(感染管理科 崔荣霞)
温馨服务好窗口 严把质量助临床
——影像科发展纪实
我院影像科前身为1958年设立的海安卫生院X光室。经过五十多年、几代人的努力,科室已发展成为能完成各类放射影像检查和介入放射治疗,具备初步现代化水平的影像学专科,南通市重点科室。
以服务为宗旨
影像科,是医疗工作的窗口,也是临床工作的眼睛。医院影像科自成立以来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近年来,在医院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全科医务人员锐意进取,团结拼搏,以质量求生存,科室发展迅速,现有设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知名度有了显著提高。
科室在高水平为临床服务的同时,凭借自身优势不失时机地开展了有自身特点的工作。90年代初期,在南通地区县级医院率先开展介入治疗;2008年,创建独立的介入病房,开始全面、规范地进行各项介入治疗,建立起设备完整、设施先进的介入放射临床二级科室,介入病房有床位15张。影像科年完成各种影像检查超18万人次、收治介入病人1000多例、完成介入1000多台次。大型设备满负荷使用,检查阳性率达95%,科室几名主任医师掌控诊断与介入治疗的质量,两名高级职称技师把关投照与扫描的质量。检查甲片率达91%,诊断符合率达95%。
科室常规开展全身各部位的X线摄影(DR)、钼靶摄影和床旁摄影(CR)及相应诊断,心、脑、血管、胆囊、胆道、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等影像学检查及诊断,全身各部位的CT检查诊断,全身MR检查及诊断,冠脉及全身其他血管的影像学诊断,各种治疗前定位(放疗、介入等),全身各部位动脉及静脉造影术,四肢动脉、静脉溶栓术,各部位良恶性肿瘤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术,上消化道内支架放置术,下腔静脉过滤器放置术,全身各部位经皮穿刺活检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门脉高压介入治疗、脾动脉栓塞等。
在班子的领导下,影像科全体职工积极投身“优服务、树形象”主题活动,以实际行动擦亮服务窗口,改善医院服务,提升服务素质,全面提高科室的人性化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人民群众满意”为主题的“三好一满意”活动,继续发扬锐意进取之作风,凝创先之作用,鼓争优之激情,努力向三级综合医院目标进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和便利,为推动医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影像科全科医务人员锐意进取,以质量求生存,团结拼搏,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以人才为根本
近年来影像科在院长室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派出人员外出进修,参加短期学习班、培训班,请外院专家、教授来院指导手术、讲学等形式,不断引入新技术、新知识。同时加强各级医生的继续教育工作,博采众家之长,使影像科技术水平蒸蒸日上。
在搞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该科还注重加强了新技术引进及科研工作,科室年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10篇,近年来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市级奖励。该科重视人材培养,先后培养出了3名博士,近10名硕士活跃在国内医学领域。
科室现有各类医、技、护人员42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8名、中级职称人员11名、初级职称人员21名。学科带头人刘向东,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南通医学影像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南通介入分会委员,熟悉医学影像各种诊断手段的临床应用,对骨关节系统、呼吸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的影像诊断颇有心得;掌握血管介入的各种介入治疗方法,对肿瘤的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颇有心得。吴平副主任为南通市影像学分会技术组委员,许亚春副主任为南通医学影像分会委员。未来五年内,科室计划引进影像研究生两名、介入学研究生一名、医学本科生5-6名,并将在科学管理、人才培养、新技术应用、科研教学上再下功夫,进一步提高诊断质量,在现有人员全面掌握影像基础的同时,努力按系统进行专业方向的细分,真正培养出学有专长的高尖人才。
经过多年的努力,影像科人才梯队合理,技术精湛,成为了一个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团队,一支精力充沛、具有全新知识结构的年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能保证科室的长远发展。
以设备为保证
院影像科医疗服务辐射全县,现有技术设备能满足科室日常工作需求,使用和配套情况良好。科室现拥有1.5MR一台、西门子双源CT一台,多排螺旋CT二台、大型DSA一台、数字胃肠造影机一台、CR二台,DR、乳腺机、全景牙片机各一台,另有床旁X光机二台等全套现代化影像设备,充分保证了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对照三级医院的要求,能全面开展三级医院一般科室的各项检查,并努力开展无创功能检查。同时,科室将实行两条腿走路,一边狠抓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一边发展介入放射临床治疗的水平,让科室为医院的发展、为本地区人民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特约通讯员 刘畅)
患者就医新体验 为医院服务点赞
近年来,我院以迎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致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服务流程、服务行为、服务举措等方面动脑筋,想办法,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创新举措,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患者满意度逐步上升。在南通市卫计委组织的第三方调查中,我院的综合排名位居同级医院前列,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下面是笔者受一位家属所托,记录了他在我院就医的真实感受,一是要表达对医院服务的认可,二是要感谢所有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
急救服务 高效迅捷
6月16日晚22时18分,家住雅周镇的陆老太突发心脏病,老人呼吸困难,言语吃力,家人急忙拨打“120”求救。陆老太在县城工作的儿子随同救护车前往。那边老人的病情不明,所以一路上救护车全速疾驰,封闭的车厢内有些闷热,家属坐在车内感觉很不舒服。可是他回过头来看看随车的医生护士,对这一路颠簸却是安之若素。已经出了8趟车的他们早已疲惫不堪,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打个盹。这位家属不禁感慨道:是怎么样的工作强度能令医生在这样的环境下睡着?但是,一到达目的地,医生护士又是生龙活虎地出现在患者家中。心电图检查,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利尿、平喘、扩血管的药物的使用,这些诊疗措施迅速到位。患者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于23时20分顺利到达我院。
与陆老太同期到达急诊科的还有另一位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急诊的医护人员正在集中精力抢救。忙碌的医护人员、紧张的抢救气氛、加快的工作节奏,令陆老太的儿子唏嘘不已。此时已近凌晨,县城的人们大多已经进入梦乡,而这里却是一片繁忙景象,分明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赛场,分明是一个与死神拼抢生命的战场!
医疗服务 专业规范
陆老太经过初步处置后,直接收入心内科病房治疗。轮椅进入病房的时候,值班的顾顺忠主任和护士谢湘正处在忙碌之中。一位突发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刚刚抢救成功,他们正在进行终末处置、补写抢救记录。陆老太被安置在27床,医嘱下达后,谢湘又是一阵忙碌:铺床、吸氧、抽取血标本、静脉用药、入院评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凌晨一点,又收治了一位急性心梗的患者,这一夜又注定无眠了!陆老太的儿子注意到,尽管这么忙碌,尽管已经满脸倦容,顾主任和谢湘都没有一丝抱怨,依然面带微笑穿梭在病房。也许这已经是他们工作的常态,而他们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常态!
综合老人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化验结果,医疗团队得出的初步诊断是:慢性心衰引发的急性心肌损害,随即为老人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经过专业规范的治疗后,老人的病情渐渐稳定下来。呼吸顺畅了,胸痛消失了,精神恢复了,生化指标也趋于正常。闻讯赶来探望的亲友对老人恢复的速度都啧啧称奇。老人也乐呵呵地说,托医生的福,自己又活过来了。
护理服务 细心周到
这位家属了解到,十病区在护士长储红梅的带领下,科室的护理质量非常好,一直是医院的先进病区。这一点,陆老太深有感触。危重病人那么多,工作量那么大,抢救时有发生,但是整个病区的工作秩序井井有条,忙而不乱,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可见一斑。
老人对责任护士高春梅印象很好,她说这位高老师对自己的饮食、排泄、活动、用药情况都很了解,也很细心。其实,不独是高春梅老师,十病区的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些听上去很普通实践起来并不简单的行业特质。是的,是职责所在,本班的工作必须全部处理完才能交班,于是小夜班3点多下班成了常态;是生命相托,即使再忙,执行规范不能打一丝折扣,病人安全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后勤服务 体贴入微
这次就医经历,不仅让这位家属体会到人民医院服务态度在改善、服务水平在提高、服务能力在提升,医院后勤服务的一些细节也让患者和家属切实感受到了医院管理中渗透的“以人为本”。
还从救护车说起,以前平车上下救护车,需要驾驶员、医生、家属合力抬起;现在,救护车的平车可以折叠、升降,上下非常方便,省时省力。
从急诊到病房,专人护送入院,无需家属四处奔走。不然,漆黑的夜里,陌生的环境,急躁的心情,找检查科室、找病房,家属从何找起?
住院期间,化验、检查、取药都无需家属费心,检验报告、检查报告,鼠标一点,系统自动呈现。
最令人舒心的是病区内配备了一台大冰柜,解决了病人剩饭剩菜保管难的问题。
完整的就医过程,全新的就医感受。医院的惠民便民举措落到了实处,显现出了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让群众满意,让患者及家属为医院点赞,将是医院工作永远的追求。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没有终点,改善服务永远在路上!
(党办 张红娟)
“天使”和“天使”
2015年的“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儿科二区的护理人员忙得不亦乐乎。繁忙的工作之余,忙着给在住院的患儿们买礼物,送礼物。
护理人员是与生命打交道的“天使”,孩子是“天使”的化身,儿科病房的护理人员和患儿们,在特殊的日子里,特定的环境里,有着不一样的节日氛围。在专属孩子们的节日里,这种美好快乐依然存在。为了让病房里的患儿们同样能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儿科二区的全体护理人员用情、用心、用行动诠释着关爱的意义。
简单温馨的装饰,并不贵重的小礼物,精心策划的小活动,都凝聚了儿科二区全体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滴滴真情和美好祝愿,她们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优质护理的内涵和目标。许多家长都说:“没想到在病房里,孩子还能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都会为孩子们送去祝福和快乐。希望给生病的孩子们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的节日气氛,让孩子们在我们的关爱中摆脱疾病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看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一张张笑脸,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儿科二区的护士长贲国平说。
“看到孩子们和家长们的笑脸盈盈,听到孩子们收到礼物的欢声笑语,就想到自己小时候过儿童节的快乐情景,仿佛间,我们也回到孩提时代,感觉自己年轻好多了,我们每年都过‘儿童节’。”儿科二区的护理人员们自豪的说。
“孩子们,你们的快乐,是我们的骄傲。为了你们的健康,我们一直在不懈地努力。”这也是我们儿科二区全体护理人员孜孜不倦的追求。
(十三病区 贲友凤)
特殊的理发师
“剪得真不错,跟外面理发师的水平差不多啊!”ICU5床患者张新的家属们在探视时一直赞不绝口。原来,ICU护士长顾永梅第一个成功为病人理了发,并在ICU护士中掀起了一股自学理发为病员服务的热潮。
危重病员 理发困难
ICU内基本都是病情较重的病人。护士们要给病人洗澡、洗头、梳头、换洗衣服、刮胡子等,但惟独不会给病人理发,病人头发一长,护士们就头疼,特别是这夏天快到了,病人常常热得满头大汗。由于病人不能离开医院,但一般理发师都不愿意替危重病人理发,偶尔有愿意的,价格也是老高,而且还要预约,护士们一直为理发烦恼着,作为护士长的顾永梅也一直在寻找着解决难题的方法。
练手儿子 现学现卖
顾永梅有个两岁的儿子,有点调皮,到理发店理发不太配合,顾永梅就自己买了个儿童理发器,心想理发究竟有多难,我非得把它学会。果然没几次,她就能利索地理出一个小男童平顶头了。到科室里,她给几位男病人理了平顶,没想到家属很满意,这让顾永梅很高兴,大家也纷纷模仿学习,于是男病人的头发是不成问题了,但是面对女病人长发她们却始终不敢下手,怕剪出一个“四不像”。
店堂观察 偷师学艺
有一次上网,顾永梅偶然发现,网上有很多视频、图、文字教大家怎么理发,好像学会也不是那么难。于是,顾永梅开始留意起了网上的教学视频。但是渐渐地她发现对着电脑自学缺乏贴近感,学不到真功夫。干脆,到理发店去学!自己理发的机会当然不会错过,有时下了班路过理发店,她也会停下来偷偷瞄上几眼——理发师们剪发的手法、顺序,顾客最佳的配合姿势,她全都了然于心。热心的理发师得知顾永梅的心思也都感动不已,争相传授理发技艺。正好,一天来了一位农药中毒的女性,难闻的呕吐物沾满了长发,在征得家属同意后,顾永梅试着给她理了个清爽的齐耳短发。没想到因此“一炮而红”,女病人的家属都争着找她理发。
服务病员 耐心细致
ICU病人的病情较重,随时都有发作可能。理发前有部分家属需要先做思想工作,做通了才能理,理发过程中则要非常耐心和细心,因为连接在患者身上的每一根管道都是生命的通道。不仅如此,理发用的剪刀、电剪等工具必须用完一样收一样,不然病人突然发病会很危险。
护士长顾永梅带领着护士门为患者理发,解除了病员及家属的一道大难题。她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也为医院的发展壮大发挥着自身的积极作用。
(重症医学科 丁亚梅)
2025.03.15
2025.03.19
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