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人民医院在创建基本现代化医院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提出了打造“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战略,得到了全院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回应。该院是一家综合医院,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已经有了市级重点专科5个;县级重点专科及建设专科15个,各个科室在学科带头人的率领下,把创建“三名”战略当成立身之本的大事来做,不仅是为挂“牌子”,更是在专科特色上下功夫。为了能把这些重点专科的成就向社会展示,更好地造福父老乡亲,本刊将陆续推介各科及名医的特点、特色,让广大读者更加了解专家们的风采。
泌尿科:专家医术堪称一流
三代精英 打造享誉苏中名科室
泌尿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是指人体的生殖器官,还包括人体的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尿道等,这些器官一旦有了毛病,就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海安全县没有一处完整的泌尿诊治中心,得了泌尿疾病的严重患者,只有到外地大医院去进行诊治。时间、费用、交通等一系列问题,往往会让患者望而止步,众多的泌尿病患者,都盼望海安能有一个泌尿专科,省去东奔西走往外地跑的麻烦。
海安县人民医院泌尿科,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建科初期,在杨建华、罗六星两位医师的率领下,开设泌尿外科门诊。但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设备和技术跟不上,只能开展前列腺摘除术、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半肾切除术和尿道下裂修补等手术,以后,又陆续开展了膀胱瓣输尿管吻合术、开展用肋软骨做阴茎成形术。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该科在罗六星、杨建华医师们的率领下,技术上有了进步,相继开展了前列腺癌根治术、经精索静脉和腹股沟淋巴结分流术、大阴唇皮瓣尿道成形术等手术,开展氟尿嘧啶治疗前列腺肥大、尿道损伤直接缝合、泌尿显微外科睾丸自家移植,使腹腔睾丸满意降入阴囊,开展回瓣法、肾部分切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病人出血。
时代造就人才。八十年代初期王平医师加盟该科后,该科的技术力量得到明显的加强,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平的造诣,不仅注重在每例手术的成功上,令人称道的是,他潜心研究泌尿领域的学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探索中求发现,在发现中进行总结经验,使医术不断攀升。该科成为极具鲜明特色的学科,并在开放手术拓展上下功夫,备受同行们关注,成为南通市同级科室中的佼佼者。
该科开展的“利尿性膀胱镜检查用于乳糜尿定位诊断”项目,“肾尿输尿管连接处梗14例临床观察”项目,“乳糜尿30例治疗体会”项目,“B2~微球蛋白测定对膀胱癌预防的判断意义”项目,均获县市科技进步奖,引起了上级医疗部门领导的重视。
80年代中期,该科又添新生力量,陈进、张建平医师分别从南医和徐医毕业来到该科,泌尿科的技术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九十年代,该科开展的“男性前尿道外伤急诊处理145例分析”,获县科技进步三等奖;“丝虫性乳糜尿外科治疗”科目,获南通市卫生局新技术开发和推广二等奖;“双丁输尿管支架在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P53过度表达对膀胱癌预后的研究”等项目,均获市县奖励。
进入新世纪,该科在学科带头人王平主任医师的带领下,攻泌尿学科的领先技术,做临床实践的先行者。30多年来,该科已开展1万多例手术,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30多年来,该科发现了许多医界人士对泌尿疾病的成因和对策尚未解开之谜,攻克了难关,用现代科技医术服务父老乡亲,让广大患者受益,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王平、陈进、张建平三位主任医师,从上世纪90年代就应聘到南通医学院附属学院当兼职讲师或教授。王平医师在1997年被南通市公布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成为南通市泌尿学科的副主任委员。2003年,该科被确定为“南通市重点临床专科”。
目前,该科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人,专职护士2名。该科设有床位45张,年门诊4000人次,年住院手术800例次。能正常开展各种肾肿瘤、复杂的尿路结石、输尿管肿瘤、各种尿道狭窄等常见泌尿外科手术。能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术、肾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经尿道前列腺、膀胱肿瘤电切术、肾膀胱肿瘤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全膀胱切除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输尿管肿瘤根治术、泌尿系统重建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等。拥有奥林巴斯膀胱镜、体外震波碎石机、英国产等离子双极前列腺电切全套设备、前列腺治疗仪、尿流率检查仪、男性性功能障碍治疗仪等设备。
敢开先河的学科带头人
就在笔者到海安县人民医院采访该科时,从网上传来两条好消息。
一是王平主任医师在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花费三年心血研究的科研成果——生存素在膀胱癌中表达及预后研究项目,荣获江苏省卫生厅“医药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省评委们给出的评话是:该研究方法先进,具有创造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笔者请教王平副院长得知,生存素是与人体发生肿瘤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分子,研究它,会对人体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起到探索作用。更重要的是对病人术后能起到预防发病、巩固疗效的作用。
二是南通市委市政府发文表彰,王平主任医师再次获得“南通市第七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这是他第二次获此殊荣。
王院长是一个敢开先河的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在苏中地区同级医院中做了肾脏移植手术,并获得成功。
1997年秋天,海安某乡50岁的农民马某因患尿毒症,奔走多家医院诊治后都被告知,不换肾很难存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找王平主任,请求想方设法挽救其生命。
换肾,是件谈何容易的事情。一是要有肾脏供体;二是要花大量的医疗费。当时马某的家境,可谓穷得叮当响,连墙上的窗户玻璃都买不起,用塑料薄膜贴在上面。特别是肾供体的来源,更是奇缺难觅。王院长知道,此人如不伸手相援,死路一条是肯定的。但肾脏移植风险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出于同情,王院长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供体。苍天相助,供体终于找到。接着,王平主任和同事们对刘某生活上进行关心。马某在海安城举目无亲,当时大家的经济条件都有限,但他和同事们还是经常从家中带食品给马某,让其体质有所保证。每当忆及此事,马某总是感慨不已。
手术过程中,王院长在张建平、陈进等医师的通力协作下,成功完成了海安有史以来的首例换肾手术,术后的治疗,更是周密无疏,一个多月后,满怀千恩万谢,马某康复出院。
已经活了十二年的马某,精神饱满,身体各方面都不错。成功的一刀,改变了马某的生活。他逢人便说,王院长是他的救命恩人。
去年秋天,海安东乡一名50多岁农民,因膀胱癌复发来该科诊治,此名患者如需进行膀胱全切除,需要进行小便改道,而改道是目前泌尿科专家亟待解决的一道大课题。小便改道,虽然方法较多,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将会带来较多麻烦。
为了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并且让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不受大的影响,在全科讨论制定手术方案时,王院长提出“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让患者的大小便仍走生理通道内排泄。方案拿出后,该科全体医护人员做好各种充分准备,经过4个多小时的战斗,手术获得成功。今年初,通过随访得知,该患者情况良好,称赞海安人民医院泌尿科专家第二次救了他的命。
六个率先 彰显医术水平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该科加入张建平、陈进两位年青医师的新生力量后,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在王平主任医师的带领下,该科勇于开拓,六个率先彰显了该科专家的医术水平。
1994年,张建平医师率先在全市同级医院中开展前列腺肥大合并腹股沟斜疝同时手术,把两次手术合二为一,既减轻了患者疾苦,又降低了医药费负担,一举两得,让病人受益。
1997年,王平、张建平、陈进等三位医师通力合作,在南通市县级医院率先开展了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首战告捷;
2002年,张建平医师针对高危前列腺增生病人行前列腺支架植入术,使其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期间短,免除了永久性膀胱造瘘术,使之提高生活质量,在全市同级医院中开了先河;
2003年,张建平医师在全市同级医院中率先开展了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2004年,张建平医师在全市同级医院中率先开展了标准肾癌根治术;
2006年,张建平医师在全市同级医院中开展高能乳焦超声刀治疗乳糜尿的新技术,使之无痛苦,不需住院,疗效甚佳,又节约了费用,这一技术,填补了南通全市空白。
张建平副院长廉洁自律,恪尽职守,业绩骄人,屡获殊荣。仅就近几年而言,就获得诸多表彰:2000年,被南通市人民政府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2年,被南通市卫生局授予新技术引进三等奖;2001年,被海安县人民政府授予科学进步二等奖;2003年,被中共海安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被江苏省卫生厅授予第三批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2007年,被江苏省卫生厅授予“江苏省卫生行风先进个人”的荣誉,被南通市人民政府评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该科近几年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医疗水平可见一斑。
救死扶伤 无影灯下见英雄本色
该科三代精英医术享誉苏中,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口碑越来越好。但功成名就的王平、张建平、陈进等泌尿专家,都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天职,每当遇到紧急病情患者,或者是突发公共事件,或者是同行求助,专家们总是随叫随到,从不耽误,谱写了英雄本色赞歌。
车祸造成复合伤,精湛技术挽救生命。2007年5月19日下午临近下班时刻,王主任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一名因车祸受到复合伤的农民在李堡医院抢救时,出现了大难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接过电话后,王主任立即赶乘120救护车赶到李堡。
手术室里,李某的复合伤情况确实让人吃惊,这名30多岁的伤者,身上的鲜血几乎流尽,瞳孔散大,血压为零,肾脏、肝脏、脾脏、胰腺全部破裂,让李堡的医生们感到较为棘手。凭着几十年普外和泌尿科的经验和精湛医术,王主任迅速上手术台,对伤者进行脾脏切除,肝脏、胰腺进行修补,对肾脏进行切除。不到一个小时,成功地将这名伤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一个多月后,伤者康复出院。2007年8月的一天,伤者李某来海安进行复查,王主任见到的李某红光满面,经检查,他的身体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劫后余生的李某在门诊室里大着嗓子对王主任说:“不是您及时全力抢救,我这条命就保不住了。”
洗澡滑倒肾脏破裂,驱车抢救起死回生。2006年8月14日,身躯高大,体重超常的李堡镇蒋某。沐浴时,腿脚一滑,重重摔在玻璃门上,撞碎厚重的大块玻璃,腹部几乎割开一半,脾脏、肾脏、胰腺全部破裂,肠管流出,失血过多,血压为零,生命垂危。如此危重病人岂能转院。张建平副院长一接到李堡医院的求援电话,立即驱车而来,风尘仆仆。一到李堡医院即上手术台,修补诸多破裂的内脏,同时辅以一切必要的抢救措施,成功地将其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此后,康复情况良好,如今红光满面,生活自理,劳动如常。
下腔静脉不慎受损,专家赶到妙手回春。2005年,海安一所医院的手术室内正为一位患者施行腹部肿块切除术,下腔静脉不慎受损,命悬一线。张建平一接到求助电话,不顾已连续4小时手术的疲劳,带领抢救组火速赶到,立即施救。先控制住出血,再细心切除肿块,找到离断的下腔静脉,进行修补手术,经5小时的紧急抢救,损伤的经脉终于成功修复。但患者尚未转危为安,因为失血过多,低血压时间太长,肾功能、肝功能出现损害,呈现严重的衰竭现象,病情更为恶化,随时可能死亡。为了挽救其生命,他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针对出现的并发症,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之度过危险期,并终于康复出院。
张建平副院长常说:“只要病情需要,一天24小时随叫随到。”他如实说也是如此做的。2006年5月17日深夜,中年女性赵某在南京行全膀胱切除手术后,出现剧烈腹痛,不堪忍受,高声呻吟,病情危重。其家属慕名找到张建平副院长,他二话没说,立即组织会诊,经仔细检查,细致分析,考虑系腹部手术后出现肠梗阻,有肠坏死可能,需立即手术,否则将危及生命。于是对患者及时实施了腹部深查,证实为肠扭转、肠坏死,切除了坏死的小肠,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其家属无比感激,托人送来红包,他婉拒了。患者及其家属逢人就夸他医德高尚、技术高超。
2005年。仇湖派出所王所长遭遇车祸,腹部膈肌撕裂,脾脏破裂,胃肠凸进胸腔;胸部多发性肋骨骨折,形成血气胸;脑部外伤,皮开肉绽;全身多发性损伤,为典型的危重复合伤。因失血过多,已呈现失血性休克,血压不测,奄奄一息。张建平主任和同事们一起立即实施脾切除,修补膈肌,并辅以输血、输液、抗炎、营养支持等抢救措施,术后严密监护,使之闯过生死关,转危为安,得以康复出院,继续奋战在公安战线上。
妇女患上膀胱瘘,妙手治愈名声扬。复杂性膀胱阴道瘘虽然不是致命的病,但严重地困扰着妇女的生活,一旦患上这种病,整天内裤都是湿漉漉的,身上散发着难闻的臊味,甚至影响到夫妻性生活,苦不堪言。医界历来都认为,做这种病的手术,一次成功相当难,难就难在难找瘘管准确部位,加之手术过程中,对疤痕的大小切除难以准确把握,一旦第一次手术失败,再次手术就更困难了,不少医生都有“难”的感觉。
王平主任总是勇当临床实践的先行者。凭着几十年对泌尿学科的专心研究,他探索出了成功之道。他先后做复杂性膀胱瘘几十例,例例都获得了成功。南莫镇的一位妇女在泌尿科做了这项手术后,身体很快得到康复,她和丈夫到医院来复查,专门感谢王平主任医师治好了她的难言之隐。
青春,奉献在“青年文明号”岗位上
海安县人民医院六病区护理组创建省“青年文明号”活动纪实
海安县人民医院六病区护理组是由14名护士组成的先进集体,成员中9名护士有护理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其中党员1名,共青团员7名,平均年龄29岁。自2004年以来,先后有6人受到海安县政府嘉奖,1人荣获“县十佳护士”荣誉称号,1人获“优秀团员”称号,在历次开展的专业技能比武和知识竞赛中屡屡夺魁,成为医院的后起之秀。日前,她们又获得江苏省“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成为海安县卫生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先进集体。
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关键是一个“创”字,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取得社会的认可。在如何创新的课题上,她们打造“三新”理念:树立一切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新观点、推广宾馆式服务的新模式、打造服务无止境的新精神。她们立下的目标是争创“五无”佳绩:病房操作无事故、病历记录无差错、一站服务无脱节、细节服务无亲疏、服务周到无投诉。理念的更新和脚踏实地的努力,让她们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提高创建意识 全员积极参与
意识决定一切。在院党委、院工会和护理部的关心支持下,她们从提高人员的思想意识着手,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选派人员参加争创岗负责人培训班、先进经验交流会等专题活动,组织全组人员认真学习创建文件。她们结合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进行广泛宣传,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社会展示白衣天使的风采。有效的宣传发动,激发了全体成员的参创热情,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强化了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奋发图强的精神,树立了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女性形象。为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善健全制度 确保创建规范
为了使创建活动规范化,保持“青年文明号”的先进性,她们严格按照创建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从执行制度、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考核、安全卫生、奖惩措施等七个方面进行规范,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细则,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全员积极性,使大家工作更细心、更认真。各项工作从细节入手,有章可循,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了创建工作的规范。
加强素质培养 提高创建质量
过硬的业务技术是优质服务的基石。护理工作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提高业务素质,她们把“技术练兵”和“知识充电”作为个人必修课程,结合岗位工作特点,认真制定了业务学习计划、培训计划、进修计划、教学计划。科室内开展了“日积月累”计划,即利用每天的晨会交班时间,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随机提问并记录成绩。每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广泛,不仅包括业务技术及操作知识,还包括法律法规及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使大家拓宽了 知识面,把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日积月累”计划使大家时刻保持学习热情,不断夯实业务基础。该组姜素兰护士在全县护理操作技能比赛中获奖,受到了院领导及评委的好评。他们除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学习外,还鼓励她们参加大专本科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所有成员都参加了成人自学考试或函授学习,9人取得护理本科毕业文凭,4人取得了大专文凭。
她们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相关知识,总结工作经验。三年来,在省、市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6篇,参加全国和地方会议交流论文4篇。该组王红梅护士的论文《颅脑损伤患者就诊时间和圆分布分析与对策》获得市首届护理组优秀论文奖。2007年,该组的护理病历质量在全院评比中名列第一。业务素质的提高,为提高创建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服务质量 创建落到实处
“一切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服务宗旨。工作中,她们充分发挥女性耐心、细致的优势,优化医、护、患关系,做到“文明服务、优质服务、微笑服务、热情服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实际操作中,她们转变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开展起立服务、微笑服务,一有时间就到病床旁巡视病人,切实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从而形成了观察病情更仔细、巡视病人更主动、护患关系更密切的新局面。
细节决定成败。为了能把各个细节方面的工作做好,她们坚持发放“服务承诺卡”,向病员发放问卷调查表,对病人提出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和整改。开展了一系列的便民措施,坚持送饭、送水到病人床头,增设了病人进餐的餐桌,微波炉,方便病人加热饭菜;为病人提供一次性口杯、开水、卫生纸、脸盆、针线包以及手推车、轮椅,全程护理危重病人做各种检查;在每个病室的厕所内增设了输液挂钩,方便输液病人如厕;改变以往家属取药、送会诊单、送检验标本的方法等等,这些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做法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开展创建活动以来,住院病人对她们工作的满意度不断上升,多次收到患者及家属们表扬的锦旗和感谢信,充分展示了白衣天使的风采,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2008年该组护士王凤荣获“县十佳护士”荣誉称号,葛春燕等同志多次受到县政府的嘉奖和记功。在创建活动中,全体护理人员无私奉献,不图回报,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天使奉献爱心 精神处处显见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震情牵动着病区全体护理人员的心。大家纷纷书写了请战书,并且踊跃捐款5200元,支援灾区重建。2008年,我国发生百年未遇的雪灾,护理人员个个上路铲雪,黄海燕等护士冒着凛冽的寒风驱车两个多小时,前往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送医下乡。
2007年5月19日,一辆客车坠桥造成乘客18人受伤,院领导迅速做好抢救布置,护理组全体人员面对如此重大的交通事故,根据病情轻重冷静、沉着、敏捷地给患者清创、补液、止血、心电监护、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由于工作量大,人人汗流浃背,但谁也没有叫一声苦。她们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将所有病员全部安置妥善后才下班。通过大家的努力,18名伤员全部康复出院,大大提升了医务工作者的形象。
2008年7月份,海安里下河地区一名患贲门癌的孤寡残疾人,手术后因多种原因导致吻合口发生渗透,由于患者经济困难,全体人员在做好病人护理工作的同时,又和医生一起捐款1200元,缓解了患者的燃眉之急。
2008年以来,病区住院病人总数持续上升,在原有40张病床的基础上,每天收到病人均持续在60人以上,病室、走廊内到处加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病危病人、抢救病人也较多,病区全体护理人员每天上班就像奔赴战场一样,马上投入紧张而有序的战斗之中,每人每天都要推迟2-3小时下班,但大家毫无怨言,并且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任务,从未发生过任何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
作为女性,特别是工作在医疗卫生这个特殊岗位上的女性,既要当好病区服务者的角色,又是病人的治疗者、护理者、教育者和咨询者。护士们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到家又要侍奉老人,教育子女,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但她们无怨无悔。通过创建“青年文明号”的活动,白衣天使们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她们的青春,在青年文明号岗位上绽放着光芒。 ·钱梅军 苏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