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英文主题为Getting to Zero),副标题为“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旨在号召全社会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群策群力,各展所长,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基本简介
世界卫生组织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全球卫生部大臣关于艾滋病预防计划的高峰会议上提出的。从此,这个概念被全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采纳。
疾病简介
艾滋病,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曾译为"艾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Ⅳ1型和HⅣ-2型,它们又有各自的亚型。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不同,同一亚型在不同地区也存在一定差异。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
生物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HⅣ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T4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
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了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正常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主要标志
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绸带。红绸带标志的意义:红绸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设立目的
第一,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
第二,让大家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三,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
第四,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以唤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预防艾滋病的10条基本知识
向全社会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科普知识,是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向公众提供重要的而且准确的知识信息,卫生部于1998年10月编发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有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10条基本知识。
(1)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 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避免使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2025.06.03
2025.05.13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