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防治知识
肝脏的重要功能
1. 制造胆汁,帮助脂肪消化。如果没有肝脏,食物中的脂肪便不会被消化,可引起腹泻和消瘦;
2. 储藏糖份和释放糖份(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和脂肪),随时收,用时放,以维持血液中糖的浓度。如果没有肝脏,人就会周身无力,出汗或陷入昏迷状态;
3. 制造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如果肝脏损伤太大,血液里的蛋白严重减少,便可发生水肿,殃及生命;
4. 肝脏可分泌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如肝脏损伤太重,伤口会出血不止,或内脏大出血导致死亡;
5. 有解毒作用。有些化学物质如酒精,人体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有毒物,可通过肝脏解毒后排出。
预防肝炎 从小做起
病毒性肝炎
目前,病毒性肝炎有甲型,已型,丙型,丁型,茂型五种类型。
我国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情况?
1. 以甲型肝炎感染最多,我国约有80%的人曾经受到显性或隐性的感染,但感染没有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次之,近60%人口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病人约有1亿2千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茂型肝炎感染居第三位,约17%的人被感染。丙型肝炎感染为第四位,约3.3%,其中约有一半为丙肝病毒携带者;
2. 每年因肝病死亡人数约30万,其中50%为肝硬化及肝癌;
3. 我国现有慢性肝炎病人约2000万,80%是乙型肝炎患者;
4. 全世界乙型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3.5亿,我国占1.5亿。
家中有了肝炎病人怎样预防?
家中如果有人得了急性肝炎时,首先:应设法让病人及早去医院隔离治疗。暂时需要留家治疗的也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在期病后三个星期内病人的活动范围应受到限制,照顾病人需要由专人负责,每天照料结束后,双手用5%碘伏浸泡2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洗,擦干;其次,病人在家中隔离,要与家人分开吃饭,病人使用的日常用具都要和健康人分开,用后要严格消毒,方法如前;家具,门把手等,每天可用0.5%过氧乙酸或2%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应在病人隔离后观察45天,留家病人的家庭成员则为75天。在观察期间要注意有无机型肝炎早期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由假性病毒(HAV)引起,常年都可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以青壮年为主。
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怎样?
HAV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通过被病毒感染的食物(多位水产品或水源传播)。
怎样预防甲型肝炎?
预防甲型肝炎的重点是采取以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的总和预防性措施。
饮用水管理
自来水要按规程消毒,井水也要定期消毒,不喝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粪便管理
甲型肝炎病人的粪便用一份20%的漂白粉澄清液与一份粪便拌匀进行消毒。便器用3%—5%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60分钟。
饮食卫生
提倡分餐制。不要生食贝壳类水产。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疫苗接种
对易感人群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减毒甲肝疫苗和灭火甲肝疫苗都有很好的免疫预防效果。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是所有病毒性肝炎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一种。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途径,性接触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输入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不洁注射,拔牙,纹身,不洁性生活,同性恋等均可感染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主要是分娩时接触母血或产后密切接触引起,少数由子宫内直接感染。日常生活接触如共同用剃须刀,牙具等用品可传播乙肝。
乙型肝炎怎样预防?
1. 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新生儿出生后必需在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其他高危人群也推荐接种乙肝疫苗;
2.做好血制品管理,不滥用血制品;
3. 不共用剃须刀,牙具和理发器具;
4. 接触病人的血液应戴手套。
5.避免不洁性生活。
拒绝乙肝
患了乙肝,该怎么办?
1. 住院治疗:急性乙肝病人,应住院隔离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正确和科学的治疗措施;
2. 休息:要根据病情而定,急性发作期应以休息为主,在基本静止期则可逐渐增加活动直至全日工作。
3. 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少吃糖,禁忌饮酒。
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检验名称
序号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临床意义
1+-+-+病毒在大量复制(大三阳)
2+--++病毒低水平复制(小三阳)
3+---+病毒复制弱或基本停止
4---++感染恢复期
5-+--+感染后恢复,已产生免疫力
6-+---乙肝疫苗注射后已产生免疫力
“大三阳”患者,说明其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有强传染性,这类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在家庭内乙肝“大三阳”患者日常用具要与他人分开,定期消毒,并到医院定期检查。
“小三阳”患者,表明其体内乙肝病毒复制减低,传染性弱。生活上无须隔离。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肝功能正常者则不需要治疗,但要注意:
1. 定期检查肝功能;
2. 保护肝脏,严格禁酒;
3. 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部分患者可以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1.输血和血制品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2.丙型肝炎存在家庭聚集性,表明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也可传播。
丙型肝炎的预防?
尚无疫苗特效预防,应认真管理血液及血制品,防止输入带有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不要随便输血和血浆。
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在乙肝病毒的辅助下才能感染人体引起疾病,因其传播方式统乙型肝炎,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丁型肝炎。丁肝病毒和乙肝病毒共同或重叠感染,可导致病情加重。丁型肝炎的高危人群包括竞买药物成瘾者,同性恋者和血友病者。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HEV),传播方式与甲肝基本相同。经污染的水源和事物或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本病的流行多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雨季或洪水后。发病以青壮年为主,老年人和孕妇感染病情较重。戊型肝炎的预防同甲型肝炎。
2025.06.03
2025.05.13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