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省厅派员对我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进行了现场检查,所有场所全部合格。
5月13日,南通市卫生局对我院进行医疗服务质量专项检查。
5月17日,我院荣获“江苏省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5月19-21日,建院六十周年院服丈量工作顺利完成。
骨科大力开展关节镜手术
微创是现代外科手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腔镜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世纪骨科领域三大技术突破,关节镜位列其中。关节镜其优势显而易见,其最大特点是微创,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这是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其次,先进科技设备的介入,扩大了临床医生的视野,由于可看到关节内几乎所有的部位,因此比切开关节看的更全面;而且图像经过放大,比切开关节看的更准确;由于切口很小,术中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破坏也小,创伤小,疤痕少,并发症少,康复快,缩短病人住院及恢复的时间。有些情况下麻醉过后,即可下地活动,对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大有益处。有了关节镜之后,对关节疑难病症的诊断,就多了一条更直接的更准确的方式,通过关节镜手术对困扰患者多年的伤痛,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可以一边检查,一边手术,检查、治疗同时进行。从而大大扩展了运用范围,提高了临床疗效。关节镜的发明运用,实是广大关节疾病患者的福音。
本院骨科最新引进美国关节镜设备,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搏得了患者的称颂。
关节镜临床运用范围、适应症:
一、各种类型的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或称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各种全身疾病反应性关节炎等;
二、膝关节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关节扭伤),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内骨折等;
三、关节游离体(俗称关节鼠);
四、关节内肿瘤。
(蒋栋)
小创口解决大问题
——县人民医院电视胸腔镜技术成熟发展
近日,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成功为一名肺大疱并自发性气胸的患者进行了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使困扰了患者数年之久,反复发作痛苦异常的疾病得到了彻底的根治。
还是一名高中生的鲁某,刚19岁,数年前第一次发病,诊断为自发性气胸,于当地医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虽然当地医院曾建议手术治疗,但小鲁因恐惧害怕而一直拒绝。数年期间小鲁又多次发病,但每次小鲁都选择保守治疗。
两周前的一天,小鲁在与同学嬉戏时突然感到左侧胸痛,伴胸闷、憋气,小鲁知道自己的气胸又犯了,遂立即赶到县人民医院胸外科就诊。入院后,陆松华主任为病人做了全面检查,考虑患者的气胸多次发作,很可能是因为左肺肺大疱破裂所致。故陆松华主任建议小鲁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但小鲁仍拒绝。经一周余时间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一直不见好转。小鲁的家长很着急,去年就因为气胸发作,小鲁休学一年。小鲁的家长怕这次又影响了小鲁的学习。陆松华主任再次反复的沟通讲解,小鲁终于解除了顾虑,决定接受目前胸外科最先进的损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的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陆主任利用电视胸腔镜微创技术,仅用3个长约1.5cm的小切口,历时约1个小时,就成功地为小鲁实施了左肺肺大疱切除手术,彻底治愈了反复折磨患者多时的病痛。经过胸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术后小鲁很快就痊愈顺利出院,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县人民医院胸外科陆松华主任介绍,胸外科临床所见肺大疱多为先天性,常见于20岁上下的青年人,以瘦长体型的男性多见。患者平时多无症状,多数是在剧烈活动时(亦可发生在睡眠中)肺大疱破裂,突然胸痛、胸闷、呼吸困难而就诊。大多数肺大疱经闭式引流术不能彻底治愈。建议尽早手术治疗,首选电视胸腔镜手术,避免多次复发或耽误治疗。
电视胸腔镜技术除应用于肺大疱切除外,还可应用于:① 胸膜疾病:脓胸、胸膜间皮瘤、转移瘤、良恶性胸积液等。② 肺部疾病:肺良性肿块切除,肺癌、终末肺气肿的肺减容。③ 食道疾病: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贲门失驰缓症、食管癌。 ④ 纵隔疾病:小于5cm的纵隔肿瘤,巨大纵隔囊肿。⑤手汗症、乳糜胸、心肺外伤。⑥多种胸腔疾病包括胸膜、肺部、纵隔、心包疾病以及胸外伤的诊断。可清晰地显示于电视机上,可照相和录像,并获得组织病理学检查。
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优点有:①手术创伤小:普通开胸手术的创伤很大,切口在25cm以上,胸壁损伤严重,切断了胸壁各层肌肉,而且还要强行撑开肋间10-20cm,术后疼痛一直难以解决。胸腔镜手术一般在胸壁上开3个1.5cm长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部分疑难病例需辅助5-10cm小切口,但不必强行撑开肋间。②术后疼痛轻:普通开胸手术因胸壁创伤大,术后一周以上才能下床活动,胸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大部分失去体力劳动能力。胸腔镜手术后患者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术后2-4周可参加体力活动。③术后并发症少,对老年患者更安全。
④美观,伤口小,大多数患者乐于接受。
近年来,县人民医院胸外科为引进电视胸腔镜技术,已派多人次在上海、北京等大医院学习进修,已为数十名患者成功手术。县人民医院胸外科电视胸腔镜技术已得到成熟发展。
骨科医生施展“华佗”术
我院断指再植获成功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医生断指再植取得成功,开创了国内首次断指再植的先例。消息经全国各大媒体披露后,引起国内及全球医界的关注,国人引已自豪,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如今,海安县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在无外部技术力量的支持下,成功开展断指再植手术,为一名伤者接活2只断指,彰显了该院骨科技术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开创了海安或苏中地区县级医院一次成功接活2只断指先例。
2009年5月8日上午,拉着警铃疾驰而来的救护车,将海安飞虹电工纺织器材公司的伤者倪兆玉送到我院。这位老工人上班不久,在生产操作时不慎被冲压设备将双手6个手指砸轧断裂。惨剧发生后,该公司立即打电话到“120”急救中心,请求派车来公司抢救。10多分钟后,伤者从大公镇接到抢救室。
当值班医生为其清创处理时,发现伤者双手的中间三个手指均被砸断,其中有几个手指属粉碎性骨折,鲜血直淌,情况紧急,迅速向总值班室报告危情。此时,正值病房查房时期,接到消息的骨科主任吕书军当即决定将伤者送进手术室,专辟“绿色通道”,组织力量进行施救。
一个伤者双手6个手指被切断,是一次突发的工伤事故。尽管海安县人民医院已有断指再植手术成功先例,但要在一家县级医院把6个手指全部进行再植,无论是时间和条件,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送大城市去,途中的时间一耽误,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在这关键时刻,骨科专家吕书军拍板,动员一切力量,组织精干队伍,抢时间进行手术,力争为患者多接活几个手指。
众所周知,手外科是医学行当里边的高精尖科目,名副其实的手艺活儿。这种手术,技术要求高,手术过程发杂,决定了手术外科医生不仅要求一副特别好使的脑子,而且要有一双特别灵巧的手。“心手合一”,才能取得断指再植手术的成功。、
但这次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的老工人是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6个手指全断,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是伤者的断指伤势呈不规律状,伤者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手指均在指端前部位。而右手的三个手指,均靠近中指关节部位,齐刷刷的被轧断;二是按常规,超过60岁以上的人,这种手术不能做,这位老工人已60岁出头,年龄偏大;三是伤者有高血压、糖尿病、血管弹性差,术中可能有风险、术后护理也有一定的难度。这些情况,医生们不得不认真考虑。
当医生们将这些情况告诉伤者及亲属们,建议到外地治疗时,伤者及亲属们却表现出人意料的想法,他们以前曾在该科看过病,对该科专家及医生的医术、医德充分信任。再说,到外地治疗,这种6个手指断裂的高难度手术,有的医院也不一定接受,如果一耽误,什么意外情况都可能发生。伤者及亲属们请求海安医生进行治疗。
一次工伤事故,伤及6个手指,这种情况在以前也很少见过。该科骨科主任吕书军和同事们进行紧急商议,白衣天使们都十分清楚,要做断指再植手术,几个条件必须具备。首先,手术医生要有很高的技术,这种显微外科手术,来不得半点含糊;其次,这次手术时间长,手术医生要有良好的体力;第三,要有先进的技术设备,特别是手术显微镜;第四要有一支过硬的团队配合;第五,要有丰富的术后管理经验。
该科的医护人员很快达成共识:医技力量有,刚从外地进修回来的吴林明医师学的就是断指再植术,而且实践操作过;科里有进口的“莱卡”显微镜;团队配合没问题。统一了认识后,在吕书军主任的指导下,吴林明医生和助手刘中平医生披挂上阵。
手术过程中,吴医师发现伤者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断指,背侧部分皮肤虽仍连带,而肌腱及指骨、神经血管完全断裂。伤势虽重,但仍有接活的希望,于是决定从右手食指开始缝合对接。显微镜下,吴医师将伤者手指固有动脉内外壁进行分离,当食指的血管接通后,医生们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仅这一个手指,就用了三个钟头,此时,已到中午十二点。
顾不上休息和进餐,医护人员又连续作战,对伤者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由于伤者的左手三个断指均在指端部位,受到严重损伤,一公分多长的断裂部分已无法接活。直到下去5点多钟,整个手术才告结束。而此时的刘中平医师,因长时间的紧张疲劳,额头上开始淌冷汗,几近虚脱状态。
为了做好手术后护理工作,该科进行了周密的安排,每隔2小时,有医生、护士到病房查看伤者的血供情况。经过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伤者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已成功接活。
5月18日,笔者在九楼骨科住院部见到伤者老倪时,这位老工人激动地说:“能帮我接活两个最有作用的手指,使我今后生活能自理,我从心里感谢这些好医生!”
钱梅军 苏学勤
(征文)
光阴荏苒,县人民医院已届甲子之年。院领导高瞻远瞩,实施人才兴院的方略,搭建造就人才的平台。历经六十年的深厚积淀,人才荟萃,名医辈出,吕书军主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写“最”字的骨科顶梁柱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吕书军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又先后师从周院长和全国著名的唐天驷、吴海山、袁文等教授专攻骨科。还与美国骨科医师学会主席Gradisar博士建立学术交流的友好关系,学习高精尖的先进技术。他从走进人民医院的第一天起,就立志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他让青春在无影灯下闪光,用游刃有余之手治愈了无数生命的骨胳重伤,用如椽大笔书写了从医生涯中的诸多之“最”:
——最擅长的骨科新技术。吕主任不但能以精湛的医技施行骨科常规手术,而且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练就了治疗骨科疾病的前沿新技术,擅长施行诸多高难度的手术。他率先施行了交锁治疗下肢骨折、SF椎弓螺钉治疗脊柱骨折、全膝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及返修术,下颈椎前路和后路手术等一系列高难度的新技术。这其中的后三项都是开县级医院之先河,无论是手术的数量和质量都处于南通市领先地位。吕主任还与美国著名骨科专家Gradisar教授同台施行骨科最新手术,并积极参与院方和美国合作,建立精技膝关节学院,为骨科提供了最先的技术支撑。
——最快乐的事。吕主任认为,医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救死扶伤得心应手,莫过于帮困解难医患和谐。2001年,一名雅周妇女膝关节严重畸形,必须施行膝关节置换术。然而需耗资四万余元,这对十分贫困的伤者来说犹如一个天文数字。吕主任倾力相助,为之申请减免一万多元,伤者仅贷款两万多元,即康复出院。2003年,这位贫困农妇又惨遭股骨骨折,吕主任为减轻其经济负担,连夜为之施行手术,又免费多项,仅花1200元即康复。伤者愉快出院时,吕主任的心情之乐,与之相比有过之无不及。2009年,海安女工韩良凤遭遇车祸,小腿骨折,肋骨多处骨折,特别是骨盆呈粉碎性骨折,生命垂危。吕主任运用“改良切口治疗骨盆骨折”的新技术,不仅骨盆骨折一次复位成功,而且同时对腿部、胸部进行手术。10多天后,伤者即康复,出院时笑容满面,连声道谢,吕主任这时也最能体会到什么是骨科医生的快乐。
——最敢干的事。吕主任救死扶伤从不轻言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百倍努力。2004年,一位老太高龄103岁,系股骨粗隆间骨折,伤情严重,体质羸弱,手术风险甚高。众所周知,百岁老人骨质疏松,即使是小小骨伤亦难愈合,欲治股骨之折,谈何容易!然而吕主任勇担风险,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毅然为之施行了手术,终于使之康复。伤者如此高龄,手术喜获成功,不但海安史无前例,南通全市亦绝无仅有,即使江苏全省亦屈指可数。此后,县内外许多90岁以上的骨折老人慕名求治,无一手术失败。更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今年,他又凭借高超医术创造了又一生命奇迹。墩头镇男青年申传军,10年前患强直性脊柱炎,遍寻名院名家求治无果,目前国际上皆无有效疗法。患者10年卧床不起,全身关节僵硬,无比绝望。吕主任两次专程前往为之诊查病情,发现患者双髋、双膝的关节全部强直,完全丧失功能,必须全部置换。但是面对患者病程长、病情重和身体差的状况,施行双髋、双膝置换术,风险之大和难度之高 非同一般。吕主任为使这位年方三十的小伙子脱离苦海,毅然勇担风险,于今年2月1日首先施行了双髋置换术。2月11日,直挺床上十年的申传军竟然慢慢坐起来。并于当天先行出院,待3月后再行双膝关节置换术,将会出现终于能站起来的更大奇迹。
——最不愿意伸手的事。吕主任是骨科手术一流的神手但不伸手。他一向崇尚清廉,文明行医。在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退掉的红包难以数计,能当场退的则及时退,当时退不了的则想方设法退,或以慰问为名到病人床头送回红包,或请护士长转交病人,或将红包的现金打入病人的账户。他不但拒收红包,还向患者反送红包。一个十岁的孤儿因伤住院,无法支付一切费用,他送了200元红包,又组织捐款5000多元,治愈了这名小孤儿的重伤。总而言之,他关爱病患,践行清廉,分文不收,树起了医德丰碑,赢来口碑。
——最新的业绩。2009年,吕主任创造了外科历史上的最高纪录:一日施行9人次连台手术,一周五日施行29台手术,日均手术4—5台,全年手术高达783台。今年一月份施行骨科手术高达101台。他做连台手术常常夜以继日,再苦再累也始终坚持医疗安全第一,从未发生医患纠纷,从未发生医疗事故,医患关系十分和谐。他的科研成就硕果累累,多次荣获省、市等级奖。吕主任多次被院党委表彰,被县委嘉奖,被县政府记功,而且荣获县“十大杰出青年”、市“青年岗位能手”、省“十大文明职工”和“百名医德医风标兵”等光荣称号。
唐秀涛
一路走来一路歌
——写在建院六十周年之际
又是一年春将尽,这花开花落的时节,最是能够撩拨起人们抚今追昔的情愫。徜徉在这工作几十年的地方,我默默感叹,六十年,她,风雨兼程,不断前进,已然走过了六十个春秋。
六十年来,医院从2人门诊室,药械“一担挑”医院,发展成为建筑规模、技术水平、医疗设备、人才队伍在县、市级医院中堪称一流的综合性医院。特别是近年来,医院领导班子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使医院发展成为人才优秀、技术精湛、设备先进、管理一流的二级甲等医院。经过六十年发展,医院在省、市享有很高声誉,成为全县卫生系统龙头单位,先后获得江苏省十佳医院、江苏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诸多殊荣。
六十年春华秋实,六十载风雨沧桑,医院演绎出一部奋斗与追求的创新篇章。1948年,地方部队华中一分区医疗部门派员帮助海安县政府组建门诊室,只有2名工作人员。1950年6月,县政府批准门诊室扩建为海安县卫生院,于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医院诞生了。万事开头难,建院初期,医院只有22名工作人员和20张简易病床,医疗药械数量少,环境设施简陋。六十载砥砺前行,医院历经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文革时期的十年浩劫和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六十载薪火相传,医院十几任院领导带领几代干部职工悬壶济世、不畏艰难、自强不息,使医院日益发展壮大。放眼今天,风景一片大好。如今的医院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0平方米,编制床位700张,可容纳床位1200张。全年门诊达3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6000人次。医院年业务收入3亿多元,医院以其规范的管理、精湛的技术、亲情的服务、新颖的文化、温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而享誉全省乃至全国医疗界。
医院是生命绿洲,是健康家园。历经六十载辛勤耕耘,医院以无疆大爱,逐步建立起优美舒适的环境体系和精细优质的服务体系,构筑了百姓满意的人民医院。近年来,医院先后开展了永久性埋藏式人工起搏器安装、肾移植术、断肢再植术、介入疗法、双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经前路减压固定融合颈椎手术、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功能性鼻内窥镜、射频消融、冠状动脉造影及架植入、CT定位肺穿刺活检、肝活人等。医院坚持科技兴院,近几年开展科研项目30多项,16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感染性疾病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心内科、胸外科、肿瘤科为南通市重点专科,核医学开展项目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医院先后引进了高科技设备仪器,为检查、诊断、治疗提供服务,如进口直线加速器、DSA、大型CR、DR、1.5T核磁共振、16排CT、日本岛津AX-ZP数字减形X光机、全自动化发光仪、全自动血凝仪、五分类血球计数仪三台、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台进口彩超、二十几台血液透析机、体外震波碎石机、腹腔镜、胃、肠镜系列内窥镜等大型医疗设备近千台。医院HIS系统已全面升级。近几年,新建6000平方米医技大楼,新建11000平方米现代化的门诊大楼,新建3800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可停118部车辆。新建27666平方米16层病房大楼,改造了急诊、老十二层病房大楼,新建改造总投资近3亿元。
医院文化,发展之魂。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医院摸索出“以管理为基础,以医疗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温馨服务为载体,加强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医院确定了院徽、院歌,以“科技兴院,质量建院,从严治院,全员爱院”为院训,并创办了院报,编制《法规、制度、职责汇编》,确立“敬业、严谨、廉洁、求实”的医院精神,将职工奋斗目标统一到医院发展和为病人服务的整体目标上来。在深化改革上,一是全面落实“病人选择医生”制度,病区实行专业组主诊医生负责制;二是择优招聘引进人才;三是推行以绩效为主体的奖金分配方案。大医精诚,医德为先。历经六十载的锤炼,医院逐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打造出一支众志成城的白衣天使团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60年来,在“非典”袭来时,在十六个河豚鱼籽中毒病人抢救中,在手足口病防范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医务人员都冲在最前面,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医院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开展“流动医院”下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各种义诊活动,多年送医、送药到基层,免费赠送医疗设备和药品,并派出技术骨干进行技术支援,免费培训基层医生等;常年为五保户、低保户、孤寡无助人员实施惠民减免。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医院正迎着时代的大潮,为把医院建成服务优质、技术精湛、环境优美、职工信赖、百姓满意、政府放心的医院而大步前行!
(章辉)
医患联手抗癌 共谱抗癌新篇
海安县第三届抗癌康复经验交流暨首届抗癌明星表彰会在我院召开。半天会议内容丰富,议程安排井然有序。我院周广鑑院长到会讲话并为16名抗癌明星颁奖。
在春夏之交的红五月里,5月7日这天,是一个天蓝地绿的晴朗天气。来自全县城乡的近百位癌友,欢聚在医院的六楼会议厅,参加海安县第三届抗癌康复经验交流暨首届抗癌明星表彰会。6名癌患者介绍了各自成功的经验。他们中有胃癌、食道癌、白血病,有早期,也有中、晚期患者。特别是八旬老翁纪老,90年患贲门癌晚期,后又多次复发、转移,成功抗癌20年,令在场人深为感动,敬佩。
我院医护人员和老干部青松艺术团的精彩文艺表演将会议气氛推向了高潮。他们激情的表演,博得了会场上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欢呼声。
原县人大主任吴庆云、原县卫生局副局长陈德发等领导十分重视、关心抗癌康复事业,都亲自到场参加了会议。
罗延楷